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发布时间:2018-11-20 21:25
【摘要】: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JJU-A,经形态观察和ITS分子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将JJU-A接种至玉米秸秆培养30、60、90 d后测定秸秆化学组成及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JJU-A菌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可溶性糖的分解利用率远高于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降解率分别达53.60%、58.89%和76.03%,而木质素的降解率仅为28.61%。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秸秆中主要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由光谱数据分析可知,随着降解的进行,秸秆样品在1 046、1 245、1 335、1 603、2 900和3 383 cm~(-1)吸收峰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秸秆中C=C、C=O、—CH3、—CH的含量逐渐降低,暗示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及脂肪族化合物被大量分解。以上结果说明,白耙齿菌JJU-A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Abstract]:A strain of high efficiency cellulose decomposing bacteria (JJU-A,)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straw returning soil.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Irpex lacteus).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TS molecular sequence analy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corn straw were determined by inoculating JJU-A into corn straw for 9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soluble sugar in corn straw by JJU-A bacteri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ignin.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soluble sugar were 53.60%, respectively. 58.89% and 76.03%, whil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lignin was 28.61%. The changes of main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in straw were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ccording to the spectral data analysis, with the degradation,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absorption peak at 1 046U 1 245U 1 335N 1 603N 2 900 and 3 383 cm~ (-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Con C (C) O (C) -Ch 3 (-CH) in the straw decreased gradually, suggesting that the cellulose content in the straw decreased gradually. Hemicellulose, carbohydrates and aliphatic compounds are decomposed in large quant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JU-A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straw and accelerate the utilization of straw.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九江市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九江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6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1BAB214150,20161BAB21415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Y20160010)
【分类号】:S1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旭;王红彦;王亚静;王磊;景丽;王道龙;;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6期

2 朱鸿杰;闫晓明;何成芳;洪玲;谭外球;;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3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4 刘海静;任萍;;无机营养元素对小麦秸秆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6期

5 芦光新;陈秀蓉;杨成德;薛莉;刘雯;卞静;;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及对两种草坪草凋落物分解活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1年06期

6 陈燕;周孙全;郑奇士;周义军;王艳;谭佑铭;;常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8期

7 王洪媛;范丙全;;三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果[J];微生物学报;2010年07期

8 张伟;高国平;程瑞春;祁金玉;王月;魏振宏;赵利伟;;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园林树木枝条降解能力测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定辉;蒲波;陈尚洪;朱钟麟;舒丽;;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10 牛俊玲,崔宗均,李国学,王伟东;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国忠;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应用及其产酶条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宇;曹福亮;封超年;曾祥东;汪贵斌;;秸秆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养分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2 韩剑宏;王旭平;张连科;余维佳;焦丽燕;王维大;;玉米秸秆与污泥的腐解物对盐碱地化学指标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3 王婉秋;李仕培;李辉;张婕琳;周娅;肖洪环;邓哲;;川东北麦秆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年03期

4 王海候;金梅娟;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沈明星;季国军;张永春;;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5期

5 徐宁;王闯;刘国娟;刘敏;豆惠敏;孙晓慧;;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09期

6 师璐;李阳;李国龙;马昕;顾金刚;李顺意;;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胞杆菌S-16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优化[J];生物资源;2017年02期

7 邱秀文;周桂香;王慧娟;杨丽丽;;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J];浙江农业学报;2017年04期

8 颜廷武;张童朝;何可;张俊飚;;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农民决策行为研究——基于皖鲁等七省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4期

9 董亮;田慎重;王学君;孙泽强;郑东峰;刘盛林;董晓霞;郭洪海;罗加法;;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1期

10 简立燕;何东进;刘进山;洪伟;游巍斌;肖石红;;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鉴定及其活性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焕林;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陈媛;微生物发酵和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对膳食纤维的性质和结构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3期

2 王敬昌;杜运科;任雅琴;陈三乐;孙军仓;徐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11期

3 战秀梅;李秀龙;韩晓日;李亭亭;杨劲峰;刘小虎;;深耕及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花后碳氮积累及根系特征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胡宏祥;程燕;马友华;于学胜;项金霞;;油菜秸秆还田腐解变化特征及其培肥土壤的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5 司振军;;不同微量金属离子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J];发酵科技通讯;2012年01期

6 张鹏;李涵;贾志宽;王维;路文涛;张惠;杨宝平;;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7 陈定素;陈祖君;刘明星;;泸县土壤肥力现状及有机质提升行动实施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8 吴鸿欣;曹洪国;韩增德;王高斌;严杏玲;;中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介绍与探讨[J];农业工程;2011年03期

9 孟建宇;冯福应;刘向红;郭思文;;1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芦光新;陈秀蓉;杨成德;薛莉;贾辉;王艳;;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J];草业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德荣;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吴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鉴定、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石奇;复合酶法提取大枣多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胡欣荣;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纤维素酶活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蒋芳;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发酵条件与酶学性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蕊;;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3期

2 孙冬梅;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特性初探[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牛俊玲,崔宗均,李国学,王伟东;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曾青兰;;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胡华;甘炳成;刘本洪;张小平;;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6 曲小爽;顿宝庆;郭明鸣;宋立立;许修宏;张保明;路明;李桂英;;一株嗜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探[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1期

7 张琴;李艳宾;岳耀峰;龚明福;;降解棉秆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冯健玲;姚晓华;韦秉兴;覃培升;屈达才;;稻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3期

9 马怀良;郭文学;柴军红;;常温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岳耀峰;黄晓艳;龚明福;;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钟;杨仁斌;李欢;傅强;;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混菌发酵处理农业秸秆面源污染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龙芳羽;王宝维;张名爱;荆丽珍;岳斌;张旭晖;;鹅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秸秆对鹅营养吸收影响的研究[A];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玉杰;李冬梅;;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用于秸秆燃料酒精发酵的试验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俊丽;刘克锋;王顺利;杨萌;金珠理达;王亮;王红利;;牛粪好氧堆肥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堆肥效果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李艳宾;张琴;宋鹏鹏;龚明福;;接种牛粪对棉秆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施笔;醋槽喂猪 重在加工[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2 施力光 荀文娟 岳文斌;纤维素分解菌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研究进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力;草鱼纤维素分解菌筛选、酶提纯及其相关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玲;基于动物粪便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分解纤维素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阿尔孜古丽·阿不力孜;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在棉秆饲料上的应用[D];新疆大学;2015年

3 吕宗浩;奶牛瘤胃、土壤和饲粮来源兼性厌氧纤维素菌的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孙海英;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对牛粪堆肥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洪梅;吉林黑土纤维素分解菌生态特性及在有机质转化中作用[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6 张先成;一株纤维素高效分解性细菌的分离和筛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曹文亮;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及其酶活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昊;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混合添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仝泳;干燥及贮存对瘤胃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10 常志威;白蚁肠道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及固氮酶基因克隆[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6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46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