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图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30×106km2;东北高纬度多年冻土面积约为 0.24×106km2[7]。图 1-1 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于 2008 年统计绘制的中国 1:1000 万的冻土区划及类型图。该图利用以往的研究数据,对我国多年冻土的面积及其类型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划分。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界,总面积约为 24.67 万 km2(图 1-2);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以丘陵、冲积平原、冲积台地、剥蚀台地为主[17](图 1-3)。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的地貌形态,,西高东低,西坡平缓,东坡陡峭。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河流 150多条,主要河流包括:黑龙江、嫩江、塔河甘河、根河、额尔古纳河、呼玛河等。大兴安岭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暂且湿热多雨,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当地年均降水量为 350~500mm,年均相对湿度为 70%,年均气温为-4.9℃,极端最低温度达-49.5℃,全年无霜期 85~110d,冻结期长达 7 个月左右[18-19]。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祁浩;樊凯;钱进;郭磊;游艳辉;;我国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修筑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4期
2 何维维;盛煜;周飞;张波;;多年冻土区矿山开采研究现状及展望[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3 李国玉;马巍;李兴柏;穆彦虎;毛云程;;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4 杨永鹏;宋曦;;多年冻土区埋地式输油管道地基热稳定性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5 李春杰;王根绪;胡宏昌;李太兵;刘光生;任东兴;;多年冻土区生态水文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09年10期
6 吴青柏;程国栋;;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7 王德凯;梁亚宁;徐强;;多年冻土区路基冻害的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5期
8 郭余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J];铁道勘察;2007年01期
9 李积海;;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的处治[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10 任少强;多年冻土区钻孔插入桩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争平;;试论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新结构[A];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程红彬;;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填筑技术探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贾燕;;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区沼泽化斜坡路基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王忠玉;王进昌;李勇;牛富俊;;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分析[A];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丁靖康;韩龙武;李永强;贾海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特性与冻土工程[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8 原思成;张鲁新;张学富;赖远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水化热对路基热状况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文杰;马巍;盛煜;;路基边坡遮阳措施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的影响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李建飞 通讯员 杨建 陈英;揭开冻土设计之谜[N];石油管道报;2017年
2 通讯员 董志振 田鑫君;世界首条高海拔冻土区高速公路通车[N];建筑时报;2017年
3 记者 徐云华 通讯员 林成立;世界首条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7年
4 王玉;向科学高峰登攀[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侯燕妮;生命禁区的“天路”守护者[N];陕西日报;2018年
6 记者 贾明 通讯员 冯萍;我省设立多年冻土区公路建养研究观测基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包黎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8 马洁;柴拉直流多年冻土区铁塔基础稳定[N];国家电网报;2016年
9 曹伟宏;誓啃高原“硬骨头”[N];西藏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孟庆丰;突破关键技术 支撑青藏高速[N];中国交通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丽;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微环境与植被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崔倩;增温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
3 房建宏;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建设适应性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马辉;片碎石护坡结构维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的作用机理和适应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郑镝;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典型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徐春华;多年冻土区砼灌注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阴琪翔;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及变形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永强;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董旭光;多年冻土区新型框架热锚管边坡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赵义;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周华云;基于SBAS-InSAR技术对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监测与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梁海军;气候变暖条件下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变形稳定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5 闫晓敏;多年冻土区公路走廊带热影响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6 朱佩章;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7 侯德森;基于温度变化下永冻土地区飞机跑道承载力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8 卫竞争;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排水措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陈拓;机车荷载作用下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典型结构路基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1年
10 徐树锋;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热学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8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1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