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
【图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果树、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甄兰等 2007)。图 1-1 为 1980~2016 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情况,从图 1-1 可以看出,在 1986 年到 1996 年这十年间,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翻了 2.5 倍,产量增加 4 倍。之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到 2008 年后趋于平稳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截止 2016 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达 2323.8 千公顷,总产量约 4039.3 万吨,分别占世界苹果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 46%和 49%(FAO 2016)。
图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量(左)、畜禽粪尿量(右)时空分布(刘晓永 2018)Fig.1-2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crops straw (lift)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ecesquantity (right) in China(Liu Xiaoyong 2018)1.2.2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硝态氮淋溶、累积情况氮素是土壤肥力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大量的化肥氮投入容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氮素以多种途径损失,其中土壤硝态氮淋溶是主要途径之一(张国梁等 1998),,也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李严等 2019;刘洪斌等 2006)。土壤硝态氮向下淋溶的同时还会引起一些金属离子的淋失(Cahn al.等1993), 进一步导致土壤的酸化(于伟家等 2018;Zhang et al.,2010;Brazilian et al.2009)。降水或灌溉是硝态氮淋溶下渗的主要动力(郭胜利等 2003)。有关研究表明, 硝态氮淋失量会随着氮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据估计, 施用的肥料经土壤淋溶进入地下水的比例为 30%~50%(Van. et al. 2001)。氮素的损失量也会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增加(Ramos C. et al. 2002)。高茹(2012)通过对比红壤、水稻土、潮土、黄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61.1;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巧燕;贾陈忠;同延安;曲东;田应兵;;施用氮肥对设施栽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马忠明;孙景玲;;施氮量对间作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年09期
3 陈宝明;王朝辉;王西娜;李生秀;;叶菜类蔬菜不同部位的硝态氮累积对氮肥的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4期
4 郭彩霞;王永亮;郭军玲;张建杰;王琦;杨治平;;不同管理模式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年03期
5 叶灵;巨晓棠;刘楠;张丽娟;袁丽金;刘文菊;刘树庆;;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6 陈宝明;;施氮对植物生长、硝态氮累积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6年03期
7 王小明;谢迎新;张亚楠;朱云集;颜晓元;;新型肥料施用对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5期
8 孙占祥;邹晓锦;张鑫;安景文;;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年05期
9 沈灵凤;白玲玉;曾希柏;王玉忠;;施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及pH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7期
10 李晓;李亚鑫;张娟霞;黄冬琳;郑险峰;王朝辉;;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朝辉;刘忠;王西娜;李生秀;;植物硝态氮累积的营养生理基础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鹏;李玉浸;杨殿林;王志勇;庞凤梅;;不同施氮处理对菠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郭建华;赵春江;王秀;孟志军;马伟;;旱作玉米施用氮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和移动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郝明德;樊军;党廷辉;;黄土高原旱地定位施肥对产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胡春胜;程一松;;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田深层土体硝态氮累积特征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张迪;牛明芬;王少军;;填闲作物的种植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彩变;叶菜硝态氮吸收、溢泌及还原转化与品种间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董一威;茄田土壤硝态氮累积及淋失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赵营;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类型农田氮素累积与淋洗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文豪;陕西省苹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玉;水氮耦合对设施土壤氮素利用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3 王海华;不同菠菜品种硝态氮累积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倪玉雪;中国农田土壤硝态氮累积、淋洗与径流损失及N_2O排放[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忠;菠菜品种间叶柄硝态氮累积差异的营养生理基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沈灵凤;设施栽培年限及施肥对土壤盐分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杨玉惠;连续施氮对黄土高原中部雨养农业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韩立伟;微生物对油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高军;施氮对小麦、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高晶波;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土壤硝态氮累积及水肥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7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