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微生物群落对作物生长及植物激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4 11:22
【摘要】: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身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在非常低的浓度条件下就能参与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除植物外,微生物也会分泌植物激素,因此土壤、特别是根际土中也会含有植物激素,但土壤中植物激素含量极低且土壤基质成分复杂,这给土壤中植物激素检测加大了难度,少量关于土壤中植物激素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只是一种或两种植物激素,而众多的植物激素不是单独存在,往往相互作用,协同影响作物的生长,此外,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离体纯培养微生物分泌植物激素的能力和功能,对土壤、根际土、植物根系中植物激素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展开本研究,首先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土壤和作物中多种植物激素;然后进行玉米盆栽和水稻盆栽实验,利用UPLC-MS/MS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灭菌、灭菌、灭菌+接自然土、灭菌+接农田土不同微生物环境条件下玉米根系、根际土、土体土中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变异规律,以及不灭菌、灭菌、灭+接哈尔滨土、灭+接重庆土、灭+接河池土、灭+接荆州土、灭+接鱼台土、灭+接绍兴土、灭+接祁阳土、灭+接岳阳土不同微生物环境条件下水稻根系、根际土和土体土中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变异规律,最后揭示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激素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UPLC-MS/MS法同时测定土壤和作物中多种植物激素,该方法前处理不经过夜浸提,加入二氯甲烷后,超声离心浓缩复溶过滤后可直接进样检测,大大节省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UPLC-MS/MS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实现土壤样品中多种植物激素的同时检测,适用于土壤和植物中多种植物激素的同时检测。2、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影响玉米和水稻生长,同时也会影响玉米和水稻根际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3、玉米和水稻生长与植物激素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独脚金内酯类、生长促进类植物激素总和与玉米、水稻生长呈正相关;脱落酸类、茉莉酸类、水杨酸类和抗逆防御类植物激素总和与玉米、水稻生长呈负相关;4、植物激素与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如: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独脚金内酯类、生长促进类植物激素总和主要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奇古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厚壁菌门呈显著负相关;脱落酸类、茉莉酸类、水杨酸类和抗逆防御类植物激素总和主要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变形菌门呈显著负相关。本文揭示了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影响玉米和水稻生长,影响作物生长的机制可能是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影响根际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进而影响了作物生长。由于根际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作物生长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植物激素只是众多因素中的其中一种信号物质,我们的研究仅为土壤-微生物-作物互作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参考,植物激素影响作物生长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4.3;S511;S513
【图文】:

示意图,技术路线,示意图


技术路线示意图

植物激素,正离子,总离子流,负离子


图 3.1 植物激素标准溶液正离子(a)、负离子(b)模式总离子流图 3.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TIC) of phytohormone standard solutions with positive ions (a) and ions (b) scan mode条件配制浓度为 300 ng.mL-1的单一标准溶液,采用流动注射的方式,以流速为 7 μ溶液注入离子源,在质荷比 m/z 100~500 范围内进行扫描,在电喷雾离子源

植物激素,自然土,字母表示,根际土


图 4.1 玉米根系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Figure. 4.1 Th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hytohormones in maize root字母表示不灭菌、灭菌、灭+接自然土、灭+接农田土四个不同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Note: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onS, Ster, Ster+Farm, Ster+Natu treatments (P<0.05)米根际土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如图 4.2 所示。在根际土中,总共检测出 17 种植物激素,IP、2’-SL、SL、cZ、DZR、IPA、MeIAA、IAA、tZ、tZR、IPR、ABA、SA、DZ、ICABA,其中,IP 含量为 0~0.09 ng.g-1土,2’-SL 含量为 0~0.10 ng.g-1土,SL 含量为 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荣;;植物激素的理念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J];磷肥与复肥;2018年04期

2 黎家;;植物激素——植物学研究永恒的话题[J];生物技术通报;2018年07期

3 王猛猛;;探究外源性GA_3和6-BA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学生物学;2017年08期

4 吴佐建;谢惠燕;蔡宝惜;;基于论证式教学的“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7年08期

5 周红;;“关于植物激素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的探究活动[J];生物学教学;2008年02期

6 薛岚;;“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结束[J];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1期

7 郑庆伟;;大连化物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获得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25期

8 张田勘;;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J];饮食科学;2016年01期

9 毛毛雨;彭博;;植物激素对人体有害吗?[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4年Z1期

10 胡文权;;杂谈植物激素生理功能[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文轩;束怀瑞;黄化成;;部分植物激素的光谱和色谱特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薛红卫;;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萧浪涛;王若仲;李劲;沈国励;;几种植物激素的免疫传感技术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周燮;夏凯;甘立军;;植物激素免疫检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吴倩;王璐;吴大朋;段春凤;关亚风;;痕量植物激素的定量分析方法[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周燮;夏凯;;植物激素受体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植物激素分析平台[A];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8年

8 闻威;陆大克;马雪;邓志芬;苗颖;兰琛;徐国伟;张书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固相萃取技术用于植物伤流液中植物激素的测定[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王李原;邹依霖;王刚;孙华泽;孟龙月;李东浩;;10种内外源植物激素电喷雾质谱离子响应差异分析[A];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5:有机/生物质谱新方法[C];2017年

10 郝宗娣;杨勋;时杰;张森;刘平怀;;不同植物激素对原始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小渭 本报记者 王伟 杨霞;植物激素 游荡在阴谋与福音的边缘[N];广东科技报;2002年

2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刘继瑞;科学看待植物激素[N];安康日报;2011年

3 黎彬;植物激素能增强癌症光疗效果[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方敏;奇妙的植物激素[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5 江苏涟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远江;应加强植物激素的监管[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孟东梅;植物激素的使用[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7 王济宪;植物激素的功能和应用[N];中国特产报;2000年

8 黄再元;植物激素的类型及使用(上)[N];中国花卉报;2003年

9 李川豫 李恒 牛汝花;对号入座选用植物激素[N];农民日报;2002年

10 于千桂;如何使用植物激素[N];云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宇;盐碱胁迫及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莹;茉莉酸类植物激素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与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新方法[D];武汉大学;2014年

3 王璐;基于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植物激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甘甜;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茉莉酸类植物激素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卢巧梅;植物激素的新型样品前处理及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6 刘昭;基于亲水作用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的细胞分裂素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李劲;植物内源激素等物质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赵美荣;扩展蛋白与植物激素调节的干旱胁迫下小麦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肖文海;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与次生代谢间关系的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俊桃;超微电极电化学实时检测植物信号分子[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玉秋;微生物群落对作物生长及植物激素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王明伟;可控酚醛树脂制备及痕量植物激素萃取检测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3 周灿;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植物激素电化学/色谱分离分析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4 李海洋;植物激素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盐胁迫下植物IAA、SA含量测定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5 朱尧;三种植物激素对三种微藻生理生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6 侯升杰;植物营养元素和植物激素的色谱相关分析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志红;外源植物激素作用下冬虫夏草胞外多糖的性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彦明;外源植物激素对春油菜源、库器官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倩;基于酶与直接阻抗的植物激素生物传感测定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健康;不同外源植物激素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9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