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频率法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种类快速辨识装置研制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224.2
【部分图文】:
图1.1本文技术路线图??Fig.?1.1?Device?technology?road?map??
所需的时间,进而可实现水溶肥种类的快速辨识。??2.2总体设计??大量元素水溶肥种类快速辨识装置的总体设计原理图如图2-1所示,主要由电源、单??片机、激励信号源、传感器、真有效值转换模块和LCD显示模块构成。??电源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5V的直流电压,电源稳压电路主要由220V-12V变??压器、LM7805、LM7905、二极管和电容构成,该电路可将220V交流电压转化为稳定的??±5v直流电压并为单片机控制电路、激励信号源、传感器、真有效值转换模块和LCD显示??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单片机控制电路采用ATmegal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ATmegal6单片机具有C语言、??汇编语言等多种语言编程功能,通过C语言编程可以为激励信号发生电路提供控制信号,??并使其发出输出幅值为5V、频率在1?kHz?10?MHz范围内的正弦波激励信号;以及对经过??真有效值转换后的直流电压进行处理,并将终结果通过LCD显示模块进行输出。??激励信号发生电路主要由AD9833、Y1?(25?M晶振)及其外围阻容元器件构成。??八丁11^§&16单片机控制八〇9833输出幅值为5¥、频率在11^2?10]^1^范围内的正弦波激??励信号,作为传感器的激励信号。??传感器采用两电极探头设计,由6片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紫铜极板和电阻R构成,其??中6片极板中每相间的极板用导线连接
3.1.1四电极传感器探头的设计原理??四电极探头起初是由Wenner设计的,用于测量土壤的电阻系数(或电导率)。四电??极探头的原理如图3.1所示。向外电极(A和B)供给电流,然后测量内极板(M和N)??之间的电压差。根据供给的电流、测量的电压和极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土壤的电??阻系数:??式中p土壤的电阻系数(£lm)?;?I供给外部电极的电流(I)?;?V测量的内电极电压(V);??R测量的内电极电阻(R=V/I)?;?AM、MB、AN和NB—电极之间的距离(m);??1?1、,1?1?1?1、,1?1??p?—?[(?)?—(?)]?=?2狀[(?)一(?)]?(3-1)??/?AM?MB?AN?NB?AM?MB?AN?NB???o—??j—Gm??a|?m|?N?I?B?I??土壤?7??图3.1四电极探头的结构??Fig?3.1?Four-electrode?probe?configuration??3.1.2两电极传感器探头的设计原理??传统的固相介质电导率(EC)传感器采用四电极温纳排列结构,主要是为了尽量减小??电极和被测量的电介质材料之间的接触电阻,这始终是固相介质材料(如土壤)一个主要??关注的问题。当测量液体或气体时,流体介质与传感器探头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流体介电特性传感器探头由四电极简化为两电极,采用多个两极电容??-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宁;魏正英;张育斌;张磊;;营养液多参数在线检测技术研究[J];节水灌溉;2016年08期
2 袁洪波;李莉;王俊衡;王海华;N.A.Sigrimis;;温室水肥一体化营养液调控装备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3 唐艳丽;;准确测定复混肥中硝态氮的含量[J];中氮肥;2015年06期
4 张蕾;周玉玲;郭启新;;ICP-OES法同时测定过磷酸钙、重钙和水溶肥料中11种元素[J];磷肥与复肥;2015年08期
5 刘永华;沈明霞;蒋小平;姜宽舒;冯琦;;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机吸肥器结构优化与性能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1期
6 李加念;李云青;杨启良;雷龙海;武振中;;肥液氮素浓度在线检测装置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7 白杨;刘善江;马良;郭鑫;徐森;;ICP-OES法测定水溶肥料中的磷和钾[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1期
8 李加念;贾闯;;电容式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电导变异性试验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08期
9 季天委;颜军;;水溶肥、复混肥和钙镁磷肥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J];浙江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10 张平川;李兴山;黎步银;;基于介电常数法的高精度油品含水率检测仪[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新明;基于介电特性的流体组分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彧文;无土栽培营养液多离子浓度检测系统[D];江苏大学;2016年
2 周晨楠;营养液中磷酸根离子快速检测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徐雅洁;营养液多组分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3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7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