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学位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157;X144
【部分图文】:
?田间持水量(WHC),正常处理持水量为40%,而干湿交替持水量分别为20%、??100%和60%?(如图2-2所示)。在培养箱进行培养,在25°C黑暗条件下预培养??10天以平衡前期准备工作对其造成的干扰。正常处理:每个阶段20瓶,4个重??复,总共有100瓶,其中20瓶用来专门采气,其它80瓶用来定期做一些破坏,??分4次破坏。干湿交替也一样,两者不同的是,正常处理,持水量维持在40%,??每4天补一次水,用注射器将蒸馏水均匀的喷洒在土壤表面,培养期间用帕拉膜??(American?Can)封口以减缓水分散失。而干湿交替法,在土壤水分含量的??20% ̄100%WHC之间波动,其中千旱过程(即放于培养箱中不用帕拉膜封口,??使其自然失水),始于每周期第4天,失水至20%?WHC?(—般需要5天)后使??其维持在此水分状态至每周期第12天
3.1结果分析??3.1.1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02排放的特征??由图3-1结果可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02排放速??率均为正值。对于20年、30年恢复林和天然林,在培养的1-45天内C02排放??速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后下降。对于裸地与10年恢复林,整个培养期间C02??排放速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从土壤C02平均排放速率来看,大小顺序为30年恢复林?>?天然林>20年??恢复林>10年恢复林?>?裸地(如图3-1),其中土壤C02排放速率达到了?1577.64??士?37.94?pgC?kg—1?soil?h—1,显著高于?10?年恢复林(900?pgC?kg—1?soil?h—1)与裸地??(291.34?pg?C?kg-1?soil?hf1?)。???r?sooo?????-?-D-裸地??|?.?-O-?1阵??-*?4000?-?a?-A-?20^??15::遍八??。?〇?_?i?i?i?i?i?i?^?i?i?i?ii?ii?iTi??1?II?16?:5?31?36?45?51?56?65?71?76?S5?91?%?125?1?1?136??取样时间(days)??图3-1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02排放速率(平均值
注: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o2排放总量间差??异显著(P<?0.05)。??由图3-2可知,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02累积排放量均逐渐上升。20年??恢复林、30年恢复林、天然林从第1天到第45天有一个上升较快的速度,而从??第45天再到第96天较缓慢上升。裸地在整个培养期间C02累积排放量增长缓??慢。在培养结束(第136天)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002累积排放量顺序??大小为30年恢复林?>?天然林>?20年恢复林>?10年恢复林?>?裸地(图3-2),??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3-1)。??6000????安?一〇—辑??Si-??〇4 ̄i?T ̄i——!——i——i—?—i——i——i——*——i——?——i——!—??0?I?11?!6?25?31?36?45?5!?56?65?71?76?S5?91?96?125?131?136?-??取样时间(days)??图3-2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02累积排放量(平均值士标准偏差)??Fig?3-2?Soil?C〇2?cumulative?emissions?in?different?vegetation?recovery?stages?(Mean?士?SE)??3.1.2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H4排放的特征??在图3-3中,0以上表示为CH4排放,0以下表示为吸收。通过试验发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在前16天中,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H4表现为吸收过程,??而在培养后期有排放的现象出现。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CH4平均排放或吸??收速率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铁;;不同草种治理模式对长汀县强度水土流失区的恢复效果分析[J];南方农业;2017年18期
2 彭绍云;长汀县水土流失区树种结构现状与调整[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年01期
3 王新;关于进一步提高福建严重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效果的探讨[J];水利科技;2005年01期
4 马智利;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农业建设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9年01期
5 章亮;;试论水土流失区良性生态经济的建设[J];江西水利科技;1987年03期
6 肖镇中;花岗岩水土流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J];中国水土保持;1988年05期
7 刘万铨;;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的计算[J];水利经济;1988年04期
8 高利;;播种希望的专业队[J];内蒙古林业;1988年03期
9 孙光普;;提高坝地经济效益的初步试验[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88年04期
10 张金泉;徐颂军;;五华县的水土流失及其分区治理[J];热带地理;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莉;长汀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2 岳辉;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董燕云;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林培治;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菲;辽西水土流失区植被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王道坦;花岗岩强度水土流失区治理效益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杜丽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妍;长汀县典型水土流失区光谱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赵会贞;花岗岩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段莉莉;亚热带水土流失区针阔混交林模式下6种典型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4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7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