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对秦岭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8 19:11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是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们对全球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甲烷、氧化亚氮的增温潜势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5倍和298倍。森林土壤是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重要的源,是甲烷重要的汇,对全球温室效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分是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的时空变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外试验为依据,用室内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水分条件下五种林地土壤CO2全为排放,其中青杄林土壤CO2排放量最大。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CO2排放量逐步增大。不同水分条件下CO2排放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增大到一定值时,CO2排放量开始下降。红桦、青杄、华山松、油松、锐齿栎土壤在40%水分条件下排放量最大,最大排放量分别为:420.8...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绿色植物、大气CO2交换过程图(张坚超等2015)
40%的土壤反硝化势要高于水分梯度 55%的土壤。水分梯度 10%的土壤反硝化势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图3-1图3-2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桦土壤反硝化势红/μg·g1-etuBallao-sebesisnsolidnierificattionotpneiat/lμg·g1-杄青土反硝化势壤/μg·g1-杄土壤反硝化势青/μg·g1-icePawlsoinioilsdnierificttiaonotpneiat/lμg·g1-18
48h 后水分梯度 40%的土壤反硝化势要高于水分梯度 55%的土壤。水分梯度 10%的土壤反硝化势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图3-3图3-4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松土壤反硝化势油/μg·g1-壤山松土华反硝化势/μg·g1-inusPrmaadniosliedinrifitaticonotpneiat/lμg·g1-松土壤反硝化势油/μg·g1-inusPtabualfermoisoisldentrificitiaonotpneia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的响应[J]. 高菲,高雷,崔晓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NO通量[J]. 李玉田,庞军柱,彭长辉,张硕新,侯琳,陈书军,王效科,张红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2)
[3]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释放对水分变化的响应[J]. 王冬雪,王平,高永恒,王瑞,安小娟. 土壤通报. 2016(02)
[4]陆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的微生物机理[J]. 张坚超,徐镱钦,陆雅海. 生态学报. 2015(20)
[5]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J].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杨阳. 生态学报. 2015(21)
[6]长期施加氮肥及氧化钙调节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 张苗苗,王伯仁,李冬初,贺纪正,张丽梅. 生态学报. 2015(19)
[7]林窗对米亚罗林区云杉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的影响[J].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范川,陈栎霖,刘运科,王谢.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9)
[8]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J]. 李永春,刘卜榕,郭帅,邬奇峰,秦华,吴家森,徐秋芳.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9]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J]. 贠娟莉,王艳芬,张洪勋. 生态学报. 2013(21)
[10]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本文编号:298549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绿色植物、大气CO2交换过程图(张坚超等2015)
40%的土壤反硝化势要高于水分梯度 55%的土壤。水分梯度 10%的土壤反硝化势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图3-1图3-2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桦土壤反硝化势红/μg·g1-etuBallao-sebesisnsolidnierificattionotpneiat/lμg·g1-杄青土反硝化势壤/μg·g1-杄土壤反硝化势青/μg·g1-icePawlsoinioilsdnierificttiaonotpneiat/lμg·g1-18
48h 后水分梯度 40%的土壤反硝化势要高于水分梯度 55%的土壤。水分梯度 10%的土壤反硝化势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图3-3图3-4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培养时间 Culture time松土壤反硝化势油/μg·g1-壤山松土华反硝化势/μg·g1-inusPrmaadniosliedinrifitaticonotpneiat/lμg·g1-松土壤反硝化势油/μg·g1-inusPtabualfermoisoisldentrificitiaonotpneia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的响应[J]. 高菲,高雷,崔晓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NO通量[J]. 李玉田,庞军柱,彭长辉,张硕新,侯琳,陈书军,王效科,张红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2)
[3]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释放对水分变化的响应[J]. 王冬雪,王平,高永恒,王瑞,安小娟. 土壤通报. 2016(02)
[4]陆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的微生物机理[J]. 张坚超,徐镱钦,陆雅海. 生态学报. 2015(20)
[5]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J].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杨阳. 生态学报. 2015(21)
[6]长期施加氮肥及氧化钙调节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J]. 张苗苗,王伯仁,李冬初,贺纪正,张丽梅. 生态学报. 2015(19)
[7]林窗对米亚罗林区云杉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的影响[J].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范川,陈栎霖,刘运科,王谢.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9)
[8]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氨氧化菌群落特征[J]. 李永春,刘卜榕,郭帅,邬奇峰,秦华,吴家森,徐秋芳.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9]好氧甲烷氧化菌生态学研究进展[J]. 贠娟莉,王艳芬,张洪勋. 生态学报. 2013(21)
[10]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沈永平,王国亚. 冰川冻土. 2013(05)
本文编号:2985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8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