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泰安棕壤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比较

发布时间:2021-04-02 05:04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利用单环入渗概化解法对泰安棕壤土草地、麦地、果树行间裸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麦地、果树行间裸地的饱和导水率、入渗速率以及累计入渗量呈现依次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累计入渗量不断增加.试验时间120 min内,草地累计入渗量最大,数值为78. 564 cm;麦地入渗量次之,数值为67. 609 cm;果树行间裸地入渗量最小,数值为30. 082 cm.利用实测累计入渗量与观测时间的拟合关系,得到3种土地利用类型累计入渗量的表达式,对累计入渗量进行估算,草地、麦地、果树行间裸地累计入渗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在6,8,7 min后波动在5%以内,在15,52,56 min后波动在1%以内,同时推求了草地、麦地和果树行间裸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s分别为0. 073 1,0. 032 9,0. 015 8,以期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原状土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0,3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泰安棕壤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饱和导水率比较


单环入渗土壤饱和导水率测量装置

土地利用图,入渗,土壤入渗,土地利用


由图3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累计入渗量不断增加,试验时间120 min内,草地累计入渗量最大,数值为78.564 cm;麦地入渗量次之,数值为67.609 cm;果树行间裸地入渗量最小,数值为30.082 cm.初始入渗阶段10 min左右,入渗速率波动较大,累计入渗量变化值较小,最大值为麦地7.736 cm,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累计入渗速率变化趋于稳定,累计入渗量的增加值也趋于稳定,累计入渗量与时间趋近于线性关系,这与入渗速率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图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累计入渗量

土地利用图,土地利用,入渗,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累计入渗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J]. 张一璇,史常青,杨浩,王占永,赵廷宁,闫烨琛,安一喆.  生态学报. 2019(18)
[2]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饱和导水率剖面分布及影响因素[J]. 毛娜,黄来明,邵明安.  土壤. 2019(02)
[3]坡度对3种单环法测量坡地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 雍晨旭,樊军,王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2)
[4]烟台棕壤土饱和导水率的初步研究[J]. 刘继龙,张振华,谢恒星,李清翠,冯雪.  农业工程学报. 2007(11)
[5]田间测定土壤导水率的方法研究进展[J]. 樊军,邵明安,王全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02)
[6]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饱和导水率的研究[J]. 白冰,陈效民,秦淑平.  土壤通报. 2005(03)
[7]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田间测定[J]. 朱安宁,张佳宝,陈德立.  土壤. 2000(04)
[8]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饱和导水率的分析[J]. 马履一,翟明普,王勇.  林业科学. 1999(03)
[9]坡地土壤降雨入渗试验装置研究[J]. 袁建平,蒋定生,文妙霞.  水土保持通报. 1999(01)
[10]粘质红壤的导水率[J]. 许绣云.  土壤. 1994(01)



本文编号:3114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14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