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褐煤腐殖酸用量对玉米生长及黄河故道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4 17:56
  腐殖酸具有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褐煤中腐殖酸含量高,近年来备受关注。探究褐煤腐殖酸用量对作物生长及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对明确褐煤腐殖酸的增产潜力,提高褐煤腐殖酸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设置5个褐煤腐殖酸用量,分别为CK(0 g/kg)、F1(10 g/kg)、F2(20 g/kg)、F3(40 g/kg)和F4(80 g/kg)。结果表明,褐煤腐殖酸施用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吸收量。随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2处理吸收量最大。与CK相比,当施用量≥10 g/kg时,玉米苗期总根长显著增加(P<0.05),当施用量达到20 g/kg时,根总投影面积显著增加。褐煤腐殖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P<0.05),降低速效磷和pH,其中施用量20 g/kg(F2处理)对全氮和速效钾的增幅最大。综上所述,褐煤腐殖酸用量为20 g/kg时对玉米生长和潮土培肥效果最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0,3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褐煤腐殖酸用量对玉米生长及黄河故道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培养期的玉米株高

质量图,玉米,产量,植株


褐煤腐殖酸施用会使玉米产量增加27.2%~50.6%,地上部干质量增加5.12%~32.50%,地下部干质量增加6.10%~50.45%,且产量和植株干质量随褐煤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褐煤腐殖酸施用量为40 g/kg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但与F2处理无显著差异(图2)。在褐煤腐殖酸施用量为20 g/kg时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达到最大值。2.4 褐煤腐殖酸施用量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养分,玉米,植株,褐煤


从表2可以看出,褐煤腐殖酸的施用会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褐煤腐殖酸施用量有不同响应,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褐煤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处理F2、F3、F4差异不显著。土壤全氮、速效钾的含量随褐煤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会随褐煤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褐煤腐殖酸施用量为20 g/kg时达到最大值。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褐煤腐殖酸施用量为40 g/kg时达到最大值,比CK高13.49%。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褐煤腐殖酸用量为80 g/kg时达到最大值(10.61 g/kg),4种用量褐煤腐殖酸使土壤pH值降低的范围为2.24%~6.62%,处理F3、F4的 pH值显著低于CK。表2 褐煤腐殖酸施用量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lignite humic acid on soil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编号 有机质(g/kg) 全氮(g/kg) 碱解氮(mg/kg) 速效钾(mg/kg) 有效磷(mg/kg) pH CK 6.03±0.27c 0.27±0.01c 26.92±1.98abc 215±8.64b 56.95±2.82a 8.01±0.028a F1 8.36±0.34b 0.34±0.11a 29.43±1.63ab 234±6.65ab 54.71±3.23a 7.84±0.033ab F2 9.72±0.26a 0.35±0.03a 31.70±4.27a 242±7.03a 46.67±1.48bc 7.80±0.086ab F3 10.18±0.38a 0.33±0.05ab 23.14±3.16bc 244±8.96a 51.15±0.49ab 7.69±0.147bc F4 10.61±0.67a 0.31±0.06b 19.62±0.62c 221±1.70ab 43.24±1.89c 7.48±0.025c CK、F1、F2、F3、F4见图1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腐殖酸肥料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裴瑞杰,王俊忠,冀建华,王志勇,袁天佑,孙笑梅,闫军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2]玉米苗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研究[J]. 赵霞,杨豫龙,王浩然,穆心愿,马智艳,唐保军,刘天学,李潮海.  玉米科学. 2019(04)
[3]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盐碱性及玉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顾鑫,任翠梅,杨丽,王丽娜,高国金,王兴柱,韩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8)
[4]腐植酸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刘红恩,张胜男,刘世亮,李金峰,冯梦喜,赵建中,孙广梅,聂兆君,王文亮.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7)
[5]我国玉米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及空间分布——基于全国18省1996-2015年数据测算[J]. 杨慧莲,王海南,韩旭东,郑风田.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6)
[6]腐殖酸保水剂用量对白浆土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J]. 王帅,姚凯,陈殿元,王楠,张殿锡,孙鑫,吕赢.  玉米科学. 2018(01)
[7]腐植酸生物有机无机生态肥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于广武,李晓冰,鞠丽娟,王更,李云宏.  腐植酸. 2016(04)
[8]不同施肥量对贵州高产玉米养分吸收、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安江勇,肖厚军,秦松,芶久兰,郑常祥,祝云芳,李渝,赵欢,张萌.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3)
[9]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J]. 王宜伦,白由路,王磊,刘举,韩燕来,谭金芳.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2)
[10]施用腐植酸肥对氮素淋失及油麦菜生长的影响[J]. 赵凤亮,李虹,曹彦圣,文少白,杨桂生,王徐彤.  热带作物学报. 2015(07)



本文编号:3301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01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