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林龄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1-10-22 11:28
晋西黄土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但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到目前为止,对晋西黄土区的人工林的研究成果颇多,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生境、某一树种的人工林,对不同树种、不同生境、不同林龄对晋西黄土区人工林的全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山西吕梁地区不同林龄(20a、25a、32a、40a、45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5个样地,调查了研究区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测定并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20-30cm、30-50cm、50-100cm)之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土壤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DEA模型来评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对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能够为黄土区土壤可持续利用以及人工林的合理经营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指标分析: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的增加大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着林龄变化不明显;土壤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着林龄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加...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乌素沙地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林帅,闫伟,贾学文,闫海霞,刘泽昊,白淑兰. 北方园艺. 2019(15)
[2]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喀斯特土壤的肥力水平[J]. 杨文娜,任嘉欣,李忠意,徐义,李振轮,何丙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6)
[3]蒙自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J]. 单志杰,于洋,殷哲,秦伟,左长清,赵耀,李柏,郭乾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7)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瓯市毛竹林地土壤肥力评价[J]. 赵蛟,徐梦洁,庄舜尧,林振清. 土壤通报. 2018(06)
[5]基于聚类及PCA分析的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J]. 金慧芳,史东梅,陈正发,刘益军,娄义宝,杨旭.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7)
[6]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江西省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 张志坚,刘苑秋,吴春生,李晓东,刘亮英,李应文.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7]南亚热带红椎和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吴琰,莫云豹,易小青,肖石红,高常军,魏龙,蔡坚,徐放,潘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06)
[8]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J]. 莫冰萍,伍辉勇. 农业与技术. 2017(09)
[9]福建省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J]. 方禄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3)
[10]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J]. 王纪杰,王炳南,李宝福,俞元春.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不同立地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茶油品质特性研究[D]. 刘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李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研究[D]. 张卫青.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D]. 靳爱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5]吉林省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李淑杰.吉林农业大学 2012
[6]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D]. 黎炜.中国矿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亚热带不同林龄泡桐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D]. 苏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长沙市水稻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肥力综合评价[D]. 谭慧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敦煌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及土壤质量评价[D]. 马倩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杉木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水源涵养功能及相关性研究[D]. 李沛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5]晋西黄土区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研究[D]. 王春香.北京林业大学 2014
[6]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凋落物养分储存量研究[D]. 衣晓丹.北京林业大学 2013
[7]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研究[D]. 宋苏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黑龙江海伦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朱白澍.西南大学 2010
[9]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评价[D]. 张文晖.西南大学 2008
[10]北京市房山区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高晓晶.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1009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乌素沙地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 林帅,闫伟,贾学文,闫海霞,刘泽昊,白淑兰. 北方园艺. 2019(15)
[2]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喀斯特土壤的肥力水平[J]. 杨文娜,任嘉欣,李忠意,徐义,李振轮,何丙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6)
[3]蒙自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J]. 单志杰,于洋,殷哲,秦伟,左长清,赵耀,李柏,郭乾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7)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瓯市毛竹林地土壤肥力评价[J]. 赵蛟,徐梦洁,庄舜尧,林振清. 土壤通报. 2018(06)
[5]基于聚类及PCA分析的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J]. 金慧芳,史东梅,陈正发,刘益军,娄义宝,杨旭.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7)
[6]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江西省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 张志坚,刘苑秋,吴春生,李晓东,刘亮英,李应文.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7]南亚热带红椎和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吴琰,莫云豹,易小青,肖石红,高常军,魏龙,蔡坚,徐放,潘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06)
[8]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J]. 莫冰萍,伍辉勇. 农业与技术. 2017(09)
[9]福建省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状况[J]. 方禄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3)
[10]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J]. 王纪杰,王炳南,李宝福,俞元春.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不同立地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茶油品质特性研究[D]. 刘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李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研究[D]. 张卫青.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D]. 靳爱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5]吉林省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李淑杰.吉林农业大学 2012
[6]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D]. 黎炜.中国矿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亚热带不同林龄泡桐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D]. 苏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长沙市水稻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肥力综合评价[D]. 谭慧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敦煌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及土壤质量评价[D]. 马倩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杉木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水源涵养功能及相关性研究[D]. 李沛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5]晋西黄土区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研究[D]. 王春香.北京林业大学 2014
[6]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凋落物养分储存量研究[D]. 衣晓丹.北京林业大学 2013
[7]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研究[D]. 宋苏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8]黑龙江海伦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朱白澍.西南大学 2010
[9]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评价[D]. 张文晖.西南大学 2008
[10]北京市房山区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高晓晶.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1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5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