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退耕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分析——以宁夏泾源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2 05:08
  以黄土高原典型退耕区宁夏泾源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及2016年的土地利用和NDVI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及林草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评估县域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泾源县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并成为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同时"草地-林地""耕地-林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且其变化主要发生在8°~15°及15°~25°区域.②研究期内,泾源县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覆盖度> 75%的林草地面积增加了77%,且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的区域为15°~25°区域.③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泾源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47%,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119. 64×104t,其中61%源于林草地土壤侵蚀量的减少. 

【文章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28(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退耕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分析——以宁夏泾源县为例


研究区示意

土地利用图,泾源,土地利用,草地


2000~2016年泾源县各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图2).除耕地和草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增加(表2).其中,林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462.01km2,动态度为9.78%,使其占县域面积的比例由26%增加到67%,并取代草地成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草地面积减少最多,动态度为-4.93%,使其占县域总面积的比例由43%下降到9%;耕地面积减少了114.88km2,动态度为-2.23%,使其占县域面积的比例由29%下降到18%;水域和建设用地则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年均增加11.52%.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小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预程度[22].泾源县耕地面积虽大,但呈减少状态,而建设用地虽增速大,但面积较小,因而整体来说人类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干预下降.2000~2016年,耕地和草地的转出量大于转入量,而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转移变化趋势则相反(表3).由表3可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671.49km2,占县域面积的60%,而耕、林、草地三者间的变化面积又占总变化面积的90%.因此,土地利用转移变化主要考虑耕地、林地、草地间的相互转化,共6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2),且其变化与区域土壤侵蚀密切相关.耕地的转出量为193.13km2,主要转为林地,占2000年耕地总面积的42%.草地的转出量最大,为433.21km2,主要转为林地,其转出量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72%;其次是转为耕地,占13%.林地的转入量最大,为491.05km2,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其转入面积分别占2016年林地总面积的18%、46%.因此,“草地-林地”、“耕地-林地”是研究期内泾源县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土地利用图,土地利用,坡度,区域


2000~2016年,8°~15°、15°~25°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D)最大(图5),其值均为18,说明研究期内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次依次是0°~8°、>25°区域.从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C)可知(图6),“草地-林地”均是不同坡度区域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次是“耕地-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15°~25°区域,面积为122.85km2;其次是8°~15°区域,为91.05km2.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8°~15°及0°~8°区域,面积分别为48.14、44.56km2.此外,“草地-耕地”变化也较大,但主要发生在0°~8°及8°~15°区域内,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不明显.图4 不同坡度区域土地利用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析[J]. 李艳菊,丁建丽,张钧泳,武鹏飞.  生态学报. 2019(17)
[2]黄土高原典型区土壤保持服务效应研究[J]. 周日平.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2)
[3]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评价[J]. 汪滨,张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7)
[4]基于RS和GIS的黔东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监测[J]. 王丹,夏建新,郭泺,赵松婷,吕靓.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S1)
[5]基于GIS重庆土壤侵蚀及土壤保持分析[J]. 肖洋,欧阳志云,徐卫华,肖燚,肖强.  生态学报. 2015(21)
[6]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关系对退耕还林(草)的响应[J]. 蔺鹏飞,张晓萍,刘二佳,张亭亭,张建军.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1)
[7]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J]. 刘金巍,靳甜甜,刘国华,李宗善,杨荣金.  生态学报. 2014(23)
[8]黄河河口镇—潼关区间199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 罗娅,杨胜天,刘晓燕,刘昌明,宋文龙,董国涛,赵海根,娄和震.  地理学报. 2014(01)
[9]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J]. 姚文艺,冉大川,陈江南.  水科学进展. 2013(05)
[10]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方向与途径[J]. 姚文艺,肖培青.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2(02)



本文编号:3545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45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