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重力侵蚀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2 08:21
  重力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然而,重力侵蚀成因复杂,各控制因素非线性叠加,使得重力侵蚀机理研究缓慢。针对黄土高原重力侵蚀灾害严重、孕育机理不明确等突出问题,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基于前人现场调查数据,采用GIS和RS地形数据提取方法和改进的基于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重力侵蚀的分布规律和重力侵蚀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丰富和完善了改进的基于变量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RIRA)。RIRA以敏感系数绝对值较大的自变量优先,对因变量相同的各行数据进行排序和试算,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拟研究物理现象的敏感性。论文中对该方法在国外其他工程中的应用做了评述,并用该方法和其他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同样的工作背景下的应用做了对比、分析。(2)分析了重力侵蚀在规模、空间和地形地貌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证实:1)研究区域中小型重力侵蚀发生次数较多,大型重力侵蚀发生频数较少,但大型重力侵蚀对侵蚀总量有主要的贡献;2)研究区重力侵蚀水平分布受河流分布影响,92.7%的重力侵蚀发生于距离河流距离小于3000m的范围内。重力侵蚀垂直分布集中于10001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黄土高原重力侵蚀的观测方法
        1.2.2 重力侵蚀机理研究
        1.2.3 RS和GIS技术在侵蚀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1.2.4 敏感性分析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重力侵蚀的原位观测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2.1 研究区域特征
    2.2 调查方法
        2.2.1 重力侵蚀调查
        2.2.2 RS获取植被覆盖度数据
        2.2.3 GIS获取地形地貌数据
    2.3 敏感性分析方法
        2.3.1 计算步骤
        2.3.2 比较
        2.3.3 工程实例
    2.4 本章小结
3 重力侵蚀分布规律分析
    3.1 重力侵蚀规模分布规律
        3.1.1 重力侵蚀总量规模分布
        3.1.2 不同类型重力侵蚀规模分布
    3.2 重力侵蚀空间分布规律
        3.2.1 重力侵蚀水平分布特征
        3.2.2 重力侵蚀垂直分布特征
    3.3 重力侵蚀地形地貌分布规律
        3.3.1 坡向与重力侵蚀分布
        3.3.2 植被覆盖度与重力侵蚀分布
        3.3.3 坡度与重力侵蚀分布
        3.3.4 坡面曲率与重力侵蚀分布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重力侵蚀的诱发机理及敏感性分析
    4.1 重力侵蚀诱发因素分析
    4.2 不同重力侵蚀类型对单一因素敏感性的对比
    4.3 重力侵蚀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
    4.4 黄土重力侵蚀破坏机理分析
        4.4.1 不同重力侵蚀类型的触发方式
        4.4.2 重力侵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比
        4.4.3 重力侵蚀产生机制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峡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地层地貌因素分析[J]. 刘翠然,许铜建,樊德军.  建筑技术. 2017(12)
[2]黄土崩塌灾害运动机理及其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J]. 王念秦,汤廉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02)
[3]子午岭林区浅层滑坡侵蚀与植被的关系——以富县“7·21”特大暴雨为例[J]. 韩勇,郑粉莉,徐锡蒙,盛贺伟.  生态学报. 2016(15)
[4]植被变化与水沙响应关系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J]. 苗连朋,温仲明,张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5)
[5]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J]. 董震,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07)
[6]黄土沟道重力侵蚀地貌因素分析[J]. 杨吉山,郑明国,姚文艺,王玲玲.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8)
[7]黄土沟道重力侵蚀规律及机理研究[J]. 杨吉山,姚文艺,王玲玲.  人民黄河. 2014(06)
[8]黄土崩塌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J]. 叶万军,王鹏,杨更社,常中华,董西好.  工程地质学报. 2013(06)
[9]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芦山震后滑坡易发性评价[J]. 冯策,刘瑞,苟长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10]局域层次分析法(AHP)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J]. 王兵,李爱军,黄丽.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02)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与危险性评价[D]. 郑苗苗.长安大学 2017
[2]基于3S技术的岩桑树水电站近坝区滑坡敏感性评价[D]. 谭春.吉林大学 2013
[3]降雨入渗影响因素与滑坡的研究[D]. 唐正光.昆明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延安宝塔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薛强.西安科技大学 2008
[2]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李苗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本文编号:3546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46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