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元明清时期耕地空间格局重建
发布时间:2021-12-29 01:1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之一,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认识和预测地表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重建,可以预测未来的土地覆被变化情况。研究过去300年以及未来100年的土地覆被变化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的重要内容。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三江流域地区,地形复杂、农牧交错,昌都市卡若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4000年以前,昌都市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并且开始种植农作物。昌都市也是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典型农业区之一,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对昌都市历史耕地进行空间化有助于补充青藏高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集。本文利用耕地网格化模型,结合土壤、高程、地形、聚落分布等因素重建出昌都市元、明、清时期潜在耕地空间分布,并通过历史文献、古籍和方志等资料获取昌都市元、明、清时期的人口数据,由人口数据结合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等信息推演出耕地数据,将耕地面积分配到500m×500m的网格中,得出元、明、清时期三个时间断面(1268年、1393年、1737年)的数据,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集,文章主要得...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研究区范围示意图
昌都市元明清时期耕地空间格局重建11棕壤为主,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土壤类型因水热条件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图2-2昌都市土壤类型图Fig.2-2SoiltypesinQamdo2.1.5水文水系昌都市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主要河流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图2-3),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游段,澜沧江为南亚湄公河的上游段,金沙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为印度洋水系。“三江”上游多为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下游多为降水补给,枯水期为融雪和地下水补给[68],三江均系外流河,怒江是西藏的第二条大河,发源于藏北唐古拉山吉热格帕峰南麓,在昌都市境内河长975km,流域面积约48326km2;澜沧江是西藏的第三条大河,源头为发源于青海省的扎曲,支流为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的昂曲,扎曲和昂曲汇合于昌都,称为澜沧江,在昌都市境内流长509km,流域面积2.83×104km2;西藏自治区的第四条大河为金沙江,它发源于青海省格拉丹冬雪山,经青海沿昌都市东部边缘流过,经芒康县境入滇,在昌都境内流长509km,流域面积2.34×104km2[91]。昌都市耕地主要分布在怒江支流冷曲、玉曲,澜沧江支流色曲、麦曲,金沙江支流热曲、岩曲的上游,地势较为开阔的地区,下游以峡谷为主,耕地在支沟两侧零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历史LUCC数据集数据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案例[J]. 方修琦,赵琬一,张成鹏,张頔旸,魏学琼,邱维理,叶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7)
[2]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耕地重建[J]. 陈强强,刘峰贵,方修琦,周强,陈琼,陈锐杰. 地理研究. 2019(12)
[3]近70年来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J]. 何凡能,李美娇,杨帆.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04)
[4]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J]. 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摆万奇,丁明军,王秀红,阎建忠,许尔琪,吴雪,张炳华,刘琼欢,赵志龙,刘峰贵,郑度. 科学通报. 2019(27)
[5]全球历史森林数据中国区域的可靠性评估[J]. 杨帆,何凡能,李美娇,李士成. 地理学报. 2019(05)
[6]中国历史耕地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 方修琦,叶瑜,张成鹏,唐婵婵. 古地理学报. 2019(01)
[7]基于ArcGIS的耕地坡度等级分析[J]. 周羽佳,朱大明. 软件. 2018(11)
[8]Evaluating the accuracy of Chinese pasture data in global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sets[J]. Fanneng HE,Shicheng LI,Fan YANG,Meijiao LI.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11)
[9]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昆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陈艳艳,黄义忠. 软件. 2018(07)
[10]新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绿度变化及动因[J]. 张镱锂,李兰晖,丁明军,郑度. 自然杂志.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邹亚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过去300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变化[D]. 陶娟平.青海师范大学 2016
[2]明代河湟谷地聚落格局演变与耕地变化[D]. 赵衍君.青海师范大学 2016
[3]清代中期江苏省土地利用格局网格化重建[D]. 潘倩.南京大学 2014
[4]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 刘士岭.郑州大学 2005
[5]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 张红侠.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5096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研究区范围示意图
昌都市元明清时期耕地空间格局重建11棕壤为主,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土壤类型因水热条件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图2-2昌都市土壤类型图Fig.2-2SoiltypesinQamdo2.1.5水文水系昌都市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主要河流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图2-3),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游段,澜沧江为南亚湄公河的上游段,金沙江、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江为印度洋水系。“三江”上游多为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下游多为降水补给,枯水期为融雪和地下水补给[68],三江均系外流河,怒江是西藏的第二条大河,发源于藏北唐古拉山吉热格帕峰南麓,在昌都市境内河长975km,流域面积约48326km2;澜沧江是西藏的第三条大河,源头为发源于青海省的扎曲,支流为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的昂曲,扎曲和昂曲汇合于昌都,称为澜沧江,在昌都市境内流长509km,流域面积2.83×104km2;西藏自治区的第四条大河为金沙江,它发源于青海省格拉丹冬雪山,经青海沿昌都市东部边缘流过,经芒康县境入滇,在昌都境内流长509km,流域面积2.34×104km2[91]。昌都市耕地主要分布在怒江支流冷曲、玉曲,澜沧江支流色曲、麦曲,金沙江支流热曲、岩曲的上游,地势较为开阔的地区,下游以峡谷为主,耕地在支沟两侧零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历史LUCC数据集数据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案例[J]. 方修琦,赵琬一,张成鹏,张頔旸,魏学琼,邱维理,叶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7)
[2]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耕地重建[J]. 陈强强,刘峰贵,方修琦,周强,陈琼,陈锐杰. 地理研究. 2019(12)
[3]近70年来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J]. 何凡能,李美娇,杨帆.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04)
[4]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J]. 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摆万奇,丁明军,王秀红,阎建忠,许尔琪,吴雪,张炳华,刘琼欢,赵志龙,刘峰贵,郑度. 科学通报. 2019(27)
[5]全球历史森林数据中国区域的可靠性评估[J]. 杨帆,何凡能,李美娇,李士成. 地理学报. 2019(05)
[6]中国历史耕地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 方修琦,叶瑜,张成鹏,唐婵婵. 古地理学报. 2019(01)
[7]基于ArcGIS的耕地坡度等级分析[J]. 周羽佳,朱大明. 软件. 2018(11)
[8]Evaluating the accuracy of Chinese pasture data in global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sets[J]. Fanneng HE,Shicheng LI,Fan YANG,Meijiao LI.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11)
[9]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昆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陈艳艳,黄义忠. 软件. 2018(07)
[10]新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绿度变化及动因[J]. 张镱锂,李兰晖,丁明军,郑度. 自然杂志.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 邹亚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过去300年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变化[D]. 陶娟平.青海师范大学 2016
[2]明代河湟谷地聚落格局演变与耕地变化[D]. 赵衍君.青海师范大学 2016
[3]清代中期江苏省土地利用格局网格化重建[D]. 潘倩.南京大学 2014
[4]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 刘士岭.郑州大学 2005
[5]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 张红侠.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5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5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