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的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9:44
为揭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ODIS反演的2001—2017年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北洛河流域2001—2017年光合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7年3个时段植被盖度均值分别为60.2%、63.2%和68.5%,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明显,3个时段均表现出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盖度最低、中游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最高的特征;②2001—2017年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整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植被盖度上升面积占比为90.9%,其中显著上升、上升但不显著面积占比分别为44.3%、46.6%,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年均变率分别为1.18%、0.64%、0.42%;③对全流域植被盖度显著提高的主要贡献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贡献率为46.3%,主要贡献县域志丹县、吴起县、富县、甘泉县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0.4%、10.6%、10.2%。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北洛河流域地貌类型分区
北洛河流域3个时段平均植被盖度分别为60.2%、63.2%和68.5%。对3个时段平均植被盖度进行分级,其空间分布见图2,可以看出,研究区植被盖度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3个时段大于80%的高植被盖度均集中在土石山林区,高塬沟壑区植被以60%~80%的中高盖度为主。由表1可知: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7年平均植被盖度丘陵沟壑区分别为38.9%、46.1%、52.0%,高塬沟壑区分别为64.8%、67.8%和73.5%,土石山林区分别为75.8%、75.7%和81.1%。
表1 各地貌类型区及县域不同时段平均植被盖度 % 类型区或县域 2001—2006年 2007—2012年 2013—2017年 丘陵沟壑区 38.9 46.1 52.0 高塬沟壑区 64.8 67.8 73.5 土石山林区 75.8 75.7 81.1 靖边 36.7 44.1 50.6 定边 29.1 32.1 34.6 吴起 39.8 47.3 52.0 志丹 47.3 54.7 63.2 甘泉 66.9 69.6 75.7 富县 75.7 76.0 81.0 洛川 64.2 66.4 71.7 黄龙 78.9 78.4 83.3 黄陵 79.1 78.6 84.0 宜君 72.8 74.9 81.0 合水 77.7 76.3 82.3 华池 60.6 61.9 68.8图4 植被盖度变化显著性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像元三分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J]. 王光镇,王静璞,邹学勇,王周龙,宗敏. 生态学报. 2017(17)
[2]2000—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J]. 彭飞,范闻捷,徐希孺,刘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J]. 闫瑞,张晓萍,闫胜军,赵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4]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J]. 胡春宏. 水力发电学报. 2016(10)
[5]利用多时相MODIS NDVI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和变化监测(英文)[J]. M USMAN,R LIEDL,M A SHAHID,A ABBA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6]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郭敏杰,张亭亭,张建军,陈利利,张晓萍.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5)
[7]植被——地球生物圈的核心与基石[J]. 祁承经. 林业与生态. 2014(02)
[8]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罗娅,周旭,赵海根. 地理学报. 2014(01)
[9]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J]. 陈妮,李谭宝,张晓萍,丑述仁,谢名礼,刘二佳.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10]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J]. 孙艳萍,张晓萍,徐金鹏,马瞳宇,马芹,雷泳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光合/非光合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D]. 王光镇.鲁东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74312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北洛河流域地貌类型分区
北洛河流域3个时段平均植被盖度分别为60.2%、63.2%和68.5%。对3个时段平均植被盖度进行分级,其空间分布见图2,可以看出,研究区植被盖度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3个时段大于80%的高植被盖度均集中在土石山林区,高塬沟壑区植被以60%~80%的中高盖度为主。由表1可知: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7年平均植被盖度丘陵沟壑区分别为38.9%、46.1%、52.0%,高塬沟壑区分别为64.8%、67.8%和73.5%,土石山林区分别为75.8%、75.7%和81.1%。
表1 各地貌类型区及县域不同时段平均植被盖度 % 类型区或县域 2001—2006年 2007—2012年 2013—2017年 丘陵沟壑区 38.9 46.1 52.0 高塬沟壑区 64.8 67.8 73.5 土石山林区 75.8 75.7 81.1 靖边 36.7 44.1 50.6 定边 29.1 32.1 34.6 吴起 39.8 47.3 52.0 志丹 47.3 54.7 63.2 甘泉 66.9 69.6 75.7 富县 75.7 76.0 81.0 洛川 64.2 66.4 71.7 黄龙 78.9 78.4 83.3 黄陵 79.1 78.6 84.0 宜君 72.8 74.9 81.0 合水 77.7 76.3 82.3 华池 60.6 61.9 68.8图4 植被盖度变化显著性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像元三分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J]. 王光镇,王静璞,邹学勇,王周龙,宗敏. 生态学报. 2017(17)
[2]2000—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J]. 彭飞,范闻捷,徐希孺,刘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J]. 闫瑞,张晓萍,闫胜军,赵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4]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J]. 胡春宏. 水力发电学报. 2016(10)
[5]利用多时相MODIS NDVI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和变化监测(英文)[J]. M USMAN,R LIEDL,M A SHAHID,A ABBA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12)
[6]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郭敏杰,张亭亭,张建军,陈利利,张晓萍.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5)
[7]植被——地球生物圈的核心与基石[J]. 祁承经. 林业与生态. 2014(02)
[8]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罗娅,周旭,赵海根. 地理学报. 2014(01)
[9]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J]. 陈妮,李谭宝,张晓萍,丑述仁,谢名礼,刘二佳.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10]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J]. 孙艳萍,张晓萍,徐金鹏,马瞳宇,马芹,雷泳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硕士论文
[1]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光合/非光合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D]. 王光镇.鲁东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74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7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