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黄壤坡面细沟间侵蚀过程机理

发布时间:2022-02-14 23:48
  水土流失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水土流失研究中通常忽视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的影响。细沟间在土壤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有关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作用下的细沟间侵蚀过程机理尚不明晰。该研究针对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的问题,以我国长江中上游典型黄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和稀土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细沟间侵蚀特征和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剖析了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细沟间侵蚀主导过程与分离机制,揭示了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细沟间侵蚀—沉积分布特征,阐明了耦合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的细沟间侵蚀动力机理,进而构建了耦合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的细沟间侵蚀预报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细沟间侵蚀特征。径流速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饱和及壤中流条件下的泥沙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排水条件下的泥沙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小或剧烈波动的趋势。壤中流条件下的径流速率和泥沙浓度分别是排水条件下的1.02~4.78和0.57~7.02倍。(2)明晰了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细沟...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黄壤坡面细沟间侵蚀过程机理


图2-5溅蚀盘装置

雨强,坡度,条件,径流泥沙


面的径流表面流速(Wuetal.,?2017),测定间隔为5?min。试验结束后将径流泥沙??样进行称重,静置移除上层清液。每个试验处理重复3次,整个降雨过程中没有细??沟产生(图2-6)。??图2-6雨强60?mm?h和坡度10°条件下70%FC和SP40两种土壤水文条件在降雨结束后土壤表??面情况??Figure?2-6?Soil?surfaces?after?each?rain?at?the?60?mm?h"1?rainfall?intensity?and?10°?slope?under?two??near-surface?soil?hydrological?conditions:?(a)?70%FC?and?(b)?SP40.??20??

坡度图,降雨历时,雨强,近地表


r?8〇.8〇?-??麗?70?-?H?i?I?|?70-?1^:??#?60?'?i?#?60?■?*??驾?50?-?丨?I?T?T?^?50?-?;??l〇-?|?I!??0?-I?i? ̄1?i?i?i?1?1? ̄?0?-I?1?s?1?1?1?1—??0?10?20?30?40?50?60?0?10?20?30?40?50?60??降雨历时(min)?降雨历时(min)??.?…?…70%FC???…☆..…FC?--X--?SA?—SP20?—SP40??图3-1?30?mmh4雨强下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处理下径流速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坡度5。和??10°)??Figure?3-1?Temporal?variations?of?runoff?rate?for?different?near-surface?soil?hydrological?conditions??under?the?rainfall?intensity?of?30?mm?h"1?on?the?slopes?of?5°?and?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水土保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J]. 张志强,李肖.  人民长江. 2019(01)
[2]长江中上游坡耕地侵蚀产沙调控理论与实践[J]. 张平仓,丁文峰.  人民长江. 2018(01)
[3]降雨类型对北方土石山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 邬铃莉,王云琦,王晨沣,王玉杰,王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4]干湿交替作用对西南地区黄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邬铃莉,王玉杰,王彬,王云琦,胡波,谭锦.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5]水力梯度影响下WEPP模型估计细沟侵蚀参数的可行性分析[J]. 王晨沣,马超,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张会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8)
[6]自然降雨条件下结皮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研究[J]. 胡波,王玉杰,王彬,王云琦,刘春霞,王晨沣.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6)
[7]土壤分离能力测定的不确定性分析[J]. 张光辉.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8]不同土壤前期含水率和坡度下黄壤分离临界水动力特性[J]. 王晨沣,王彬,王玉杰,王云琦,胡波,李世荣.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4)
[9]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分离临界水动力学特性及其抗剪强度的影响[J]. 王晨沣,张守红,王彬,王玉杰,王云琦,胡波,王凯.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10]不同粒径红壤团聚体坡面溅蚀特征[J]. 郝好鑫,马仁明,占海歌,郭忠录,王先舟.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自由下渗和壤中流条件下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对比研究[D]. 卢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典型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素与动力学机理研究[D]. 李桂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降雨和汇流对典型黑土区农耕地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D]. 温磊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和土壤养分迁移研究[D]. 安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2
[6]缙云山林地土壤侵蚀物理力学机制研究[D]. 储小院.北京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对坡面土壤侵蚀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 崔艳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2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