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表面电场对黑土团聚体破碎和侵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30 15:08
通过定量调控土粒表面电场强度,采用湿筛法和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表面电场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本体溶液电解质浓度的降低,土壤颗粒表面电位绝对值和电场强度均不断增加,宾县黑土和克山黑土表面电场强度均可达10~8 V·m-1数量级;2)随着土粒表面电场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破碎程度增大,平均重量直径表现为先急剧减小而后保持不变;3)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可知,随本体溶液电解质浓度降低,颗粒表面电场增强,土壤流失强度增大。当电解质浓度<0.01 mol·L-1,对应宾县黑土和克山黑土的表面电位绝对值分别大于210和209 mV时,土壤累积流失量随时间的分布曲线较为接近,表明0.01 mol·L-1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电解质临界浓度值;4)土壤累积流失量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综上,当雨水进入土壤,土粒表面电场增强,引发土壤团聚体破碎并释放大量细颗粒,最后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发生侵蚀。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东北黑土区土壤水蚀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供试土样与基本性质
1.2 土壤样品的制备
1.3 土壤颗粒表面电位和电场的计算
1.4 试验方法
1.4.1 团聚体稳定性测定
1.4.2 模拟降雨试验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
2.2 土壤表面电场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3 土壤表面电场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李秋嘉,薛志婧,周正朝.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2]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J]. 陈佩岩,马岚,薛孟君,梅雪梅,张栋,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8)
[3]金属离子界面反应对粘粒水流迁移强度的影响[J]. 苗司晗,刘新敏,李嵩,胡斐南,李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及团聚体分布特征[J]. 葛楠楠,石芸,杨宪龙,张庆印,李学章,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5]土壤水蚀过程研究回顾[J]. 史志华,宋长青.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6]湿筛过程中分散液的质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徐爽,王益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4)
[7]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化学稳定性分析[J]. 徐爽,王益权.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4)
[8]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 温磊磊,郑粉莉,杨青森,沈海鸥. 水利学报. 2012(09)
[9]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J]. 宋玥,张忠学.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10]长期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李强,许明祥,齐治军,王恒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1)
本文编号:368377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供试土样与基本性质
1.2 土壤样品的制备
1.3 土壤颗粒表面电位和电场的计算
1.4 试验方法
1.4.1 团聚体稳定性测定
1.4.2 模拟降雨试验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
2.2 土壤表面电场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3 土壤表面电场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李秋嘉,薛志婧,周正朝.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2]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J]. 陈佩岩,马岚,薛孟君,梅雪梅,张栋,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8)
[3]金属离子界面反应对粘粒水流迁移强度的影响[J]. 苗司晗,刘新敏,李嵩,胡斐南,李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及团聚体分布特征[J]. 葛楠楠,石芸,杨宪龙,张庆印,李学章,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5]土壤水蚀过程研究回顾[J]. 史志华,宋长青.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6]湿筛过程中分散液的质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徐爽,王益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4)
[7]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化学稳定性分析[J]. 徐爽,王益权.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4)
[8]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 温磊磊,郑粉莉,杨青森,沈海鸥. 水利学报. 2012(09)
[9]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J]. 宋玥,张忠学.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10]长期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李强,许明祥,齐治军,王恒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1)
本文编号:3683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8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