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02:40

  本文关键词: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深还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摘要】: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巨大,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焚烧秸秆会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墒情,引起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之间),即"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以及由于焚烧秸秆造成的诸多问题,继而达到固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CK(未施用秸秆)、CS(秸秆深还)、NPK(单施化肥)、CS+NPK(秸秆深还配施化肥)4种处理,主要研究秸秆深还及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HA)结构的影响。腐殖质组成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测定,胡敏酸样品采用IHSS方法提取纯化,其结构经元素组成、红外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碳量均有显著积累作用,PQ值(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无显著变化。秸秆深还及秸秆配施化肥均能使HA分子的芳香结构比例增加,但CS处理还能同时增加脂族链烃的比例;而CS+NPK处理则使HA的缩合度提高,氧化度下降。说明CS和CS+NPK使HA变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除了分子结构芳香性提高的作用以外,前者还体现在疏水性的提高上;而后者则体现在分子结构变复杂上。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深还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31) 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1CB100503NY)资助~~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下的农作物残留物,是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宝贵生物资源[1-2]。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巨大,但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但是焚烧秸秆会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损害土壤墒情,并且引起环境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娥,孙文凤;土壤腐殖质的分析化学研究现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梁重山,刘丛强,党志;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腐殖质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2001年03期

3 王先华,金慧,胡应堂;施肥及耕作方式对不同母质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4 王先华;胡应堂;方小宁;;不同培肥措施对黔东几类土壤腐殖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年05期

5 陈兰;唐晓红;魏朝富;;土壤腐殖质结构的光谱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6 张鹏;;浅析甘肃省主要农田土壤腐殖质组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年23期

7 魏世勇;谭文峰;刘凡;;土壤腐殖质—矿物质交互作用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年01期

8 龚伟;颜晓元;王景燕;胡庭兴;宫渊波;;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6期

9 杨俐苹;白由路;王向阳;王磊;王贺;;比色法测定土壤腐殖质组分的研究[J];腐植酸;2011年01期

10 马连刚;肖保华;;土壤腐殖质提取和分组综述[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斌;杨忠芳;冯海艳;刘玉杰;王洪翠;;四川成都经济区土壤腐殖质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丽珍;窦森;黄毅;马丽娜;董丽娟;周鑫;;不同地力水平土壤腐殖质组成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赵同科;科学施肥保护土壤环境[N];经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葛;自然和人为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碳和黑碳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崔俊涛;微生物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伟;纯培养和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的腐殖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万鹏;桉树人工林土壤腐殖质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的关系[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菊花;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形成及结构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3 安红艳;河北省主要土壤腐殖质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侯博特;好氧微生物在土壤腐殖质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润;设施土壤腐殖质和有机氮形态演变及其与供氮能力关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褚慧;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7 崔婷婷;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8 唐丽娜;镉和石油污染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丽莉;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10 付杰奇;有机物料及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转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788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