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3:11

  本文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动力汽车 Z源逆变系统 电磁干扰 补偿电路 抑制


【摘要】:近年来,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产生的污染较少,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相比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大大增加,给汽车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汽车中的逆变系统作为主要的电磁干扰源之一,产生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严重影响汽车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给汽车的自身安全行驶和外部电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混合动力汽车的Z源逆变系统,对其产生的传导EMI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对Z源网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对Z源网络中的电容和电感数值进行理论计算;结合混合动力汽车逆变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逆变系统在开路状态、直通状态和非直通状态下的工作过程,分析产生传导EMI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及干扰传播路径。在高频情况下,建立各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主要有电机、LISN(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和线缆。分析逆变系统各部件在高频下对地产生的寄生电容,寄生电容的参数对传导EMI有着很大的影响,预测电路中各参数对传导EMI的影响。在MATLAB中分别搭建共模和差模干扰仿真电路,对产生的干扰仿真分析,调整相关参数的大小,分析不同参数对干扰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的抑制方法做了研究,通过对逆变系统产生传导EMI的理论分析,来确定需要抑制的干扰源,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抑制、改进措施;本文采用有源补偿电路对逆变系统产生的传导EMI进行抑制,该电路能够对逆变系统产生的共模电流进行补偿,从而减小逆变系统中的共模干扰,并对补偿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将设计好的有源补偿电路与Z源逆变系统主电路连接,在MATLAB中搭建仿真电路并进行仿真,并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之前未加补偿电路的传导EMI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补偿电路能有效减小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产生的EMI,起到了抑制干扰的作用,改善了汽车的电磁环境,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 Z源逆变系统 电磁干扰 补偿电路 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4;U469.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存在的问题11
  • 1.4 主要研究内容11-13
  • 2 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机理分析13-24
  • 2.1 Z源逆变系统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13-18
  • 2.1.1 Z源逆变系统整体结构13-16
  • 2.1.2 Z源逆变系统控制原理16-18
  • 2.2 Z源网络设计18-19
  • 2.2.1 电容设计18-19
  • 2.2.2 电感设计19
  • 2.3 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机理分析19-23
  • 2.3.1 传导EMI产生机理19-20
  • 2.3.2 传导EMI耦合路径20-23
  • 2.4 小结23-24
  • 3 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建模与仿真24-41
  • 3.1 Z源逆变系统传导干扰模型的建立24-29
  • 3.1.1 电机模型24
  • 3.1.2 线缆模型24-27
  • 3.1.3 其他部件的模型及寄生参数27-29
  • 3.2 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仿真分析29-39
  • 3.2.1 Z源逆变系统差模干扰仿真分析31-35
  • 3.2.2 Z源逆变系统共模干扰仿真分析35-39
  • 3.3 小结39-41
  • 4 混合动力汽车Z源逆变系统传导EMI抑制方法研究41-52
  • 4.1 混合动力汽车EMI抑制方法41
  • 4.2 有源共模抑制技术分析41-42
  • 4.2.1 有源补偿电路41-42
  • 4.2.2 补偿电路结构42
  • 4.3 有源补偿电路设计42-47
  • 4.3.1 共模电流检测电路设计42-45
  • 4.3.2 推挽补偿电路设计45-46
  • 4.3.3 补偿电路工作原理分析46-47
  • 4.4 Z源逆变系统共模干扰抑制的仿真分析47-51
  • 4.5 小结51-52
  • 结论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生,金明华;逆变系统中合闸启动电路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2年07期

2 董颖华;陆ZK泉;赵阳;戎容;;基于新能源利用的逆变系统电磁干扰噪声解决方案[J];电子质量;2010年01期

3 陈晓;孙以泽;孟Ze;;独立/并网双工模式光伏逆变系统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2年01期

4 张德宽;徐道恒;曲国杰;周丽;;一种实用逆变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制及其在主电路和互锁效应分析方面的应用[J];电气传动;1995年02期

5 王杰;微机电源智能化逆变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3年01期

6 易宏;代冀阳;伍家驹;;单相逆变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8期

7 赵以钰;吕友昌;周丕钧;潘卫民;;燃煤磁流体发电的逆变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8 严干贵;李龙;黄亚峰;常青云;于洋;;弱电网下联网光伏逆变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整定[J];太阳能学报;2013年11期

9 张方军;金文兵;;电力系统电压放大数字化逆变系统设计[J];水力发电;2006年03期

10 王要强;周杨;;基于电网电压矢量定向的三相并网逆变系统设计[J];变频器世界;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健;尹项根;张哲;唐萍;熊卿;王存平;;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原理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亚峰;大容量光伏逆变系统接入弱电网运行可行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杨金辉;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3 张雅静;面向光伏逆变系统的氮化镓功率器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要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系统及其适应复杂电网环境的控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帆;两级式拓扑切换型并网逆变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观庆;基于神经网络的10KW UPS逆变系统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李晓航;新能源汽车动力测试系统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渠基磊;分布式并网逆变系统谐振现象分析及有源阻尼策略[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马煜坤;光伏逆变系统仿真设计及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马云龙;神经网络逆控制在单相光伏逆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姜琦;单相单级光伏LCL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何丽君;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石大鹏;三相逆变系统中IGBT功率模块温度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徐艺绯;无源软开关光伏微逆变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1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81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