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汽车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节能汽车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汽车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随着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制造业作为资本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汽车将燃烧化石燃料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加剧全球能源危机,使得人类日益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另一方面造成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为人类身体健康及大气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手段进行节能汽车研发成为汽车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支持国内汽车产业完成节能技术研发,也成为国家财政重点扶植方向。由于节能汽车蕴涵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其研发投入成本大、市场培育期长、经济效益低等前期发展弊端使得节能汽车的市场推广面临困境。这当中有些问题需要企业的解决,但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参与。所以,为促进节能汽车产业更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目前我国节能汽车产业尚处于初级研发阶段,其技术研发尚不成熟,产业链条尚未健全,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市场局面尚未打开,完善上述环节不仅需要加速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而且需要资金支持奠定物质基础。节能汽车研发无论从能源节约角度还是环境保护角度,均具有显著社会意义,因此,促进节能汽车产业发展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及相关政策扶制支持节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国于2010年6月出台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该政策明确规定了节能汽车推广车型及企业条件、补助标准和方式、推广资格及补助金额的申请和拨付,对符合标准的汽车提出了加施标识的要求,并简单说明了监督管理的事项。随着节能汽车的发展,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状,我国于2011年10月和2013年10月两次出台了《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调整节能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的标准。但由于政策制定方面补贴形式单一、执行方面存在漏洞、监督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出现了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节能汽车财政补贴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讨论政策对研发主体、企业、消费者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最新数据,分别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本章节首先对于文章选题背景做出介绍,并指明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在大量文献阅读基础上,总结发达国家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先进经验与我国该领域现状,找到本文研究重点,提出本文主要研究方向。第二章,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提出了本文参考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产品周期理论、财政学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最后,本章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加以介绍,文章分别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整合国内最新数据,结合国内外节能汽车政策发展现状,为本文的分析打下基础。第三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必要性以及政策现状。结合具体政策详细说明了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政府通过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渴望达到的效果,并且对于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第四章,阐述针对节能汽车制定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漏洞、政策监督机构没有发挥作用。在对执行、监督两个方面探讨的同时,本章结合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应用的实际,揭示了政策补贴"骗补"的根本原因,为第五章优化政策,提出方案作出了铺垫。第五章,首先,本文根据前四章对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漏洞的成因和表现分析,对研发主体、企业、消费者等政策补贴的不同方式提出指导建议。然后,结合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方面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和处置对策,以求减少补贴漏洞的发生频率,力争对国家各类财政补贴政策提供借鉴,进而提高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纵观全球的经济、政治背景,节能汽车的研发推广已经成为了提高生产力、提高国际地位、提高国家经济水平的必然要求。完善的财政补贴政策是保障节能汽车有效推广的关键,本文对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建议对同类政策的提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相信,随着此类财政补贴政策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在中国发展得更加顺利,新兴技术在中国的道路会更加光明。
【关键词】:节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 财政补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71;F812.4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2-14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4
- 1.3 创新点和不足14-15
- 1.3.1 创新之处14
- 1.3.2 不足之处14-15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5-23
- 2.1 相关概念15-18
- 2.1.1 节能汽车15-16
- 2.1.2 新能源汽车16
- 2.1.3 财政补贴16-18
- 2.2 理论基础18-22
- 2.2.1 产品周期理论18-20
- 2.2.2 财政学理论20-21
- 2.2.3 公共产品理论21-22
- 2.3 研究方法22-23
- 3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政策分析23-31
- 3.1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作用分析23-26
- 3.1.1 财政补贴对节能汽车销售的促进23-24
- 3.1.2 财政补贴对产业技术研发的促进24-25
- 3.1.3 财政补贴对产品经济性的促进25-26
- 3.2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政策现状26-31
- 3.2.1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26-28
- 3.2.2 政策补贴力度大但形式单一28-29
- 3.2.3 政策制定仅针对产业链的单个环节29-31
- 4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31-37
- 4.1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漏洞31-34
- 4.1.1 政策的执行力薄弱,骗补现象严重31-32
- 4.1.2 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32-33
- 4.1.3 政策执行过程中协调机制不完善33-34
- 4.2 政策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充分作用34-37
- 4.2.1 缺乏有效的政策监督机构34-35
- 4.2.2 法律不健全导致制约不力35-37
- 5 完善节能汽车财政补贴的建议37-45
- 5.1 对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方式的指导建议37-39
- 5.1.1 加强对研发主体的技术指导37
- 5.1.2 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37-38
- 5.1.3 提升政策对消费者的有效性38-39
- 5.2 对节能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指导建议39-45
- 5.2.1 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补贴方案39-40
- 5.2.2 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灵活性40-42
- 5.2.3 完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的监督机制42-45
- 6 结束语45-46
- 附录46-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环保节能汽车相关政策法规与国家标准枚举[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2 翟旭鸣;;日本领跑节能汽车市场[J];轻型汽车技术;2006年11期
3 ;国家支持推广的高效节能汽车展示[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年06期
4 张志勇;;能源杂论 节能汽车补贴新政倾向混合动力[J];变频器世界;2013年11期
5 王鸣鸣;;高效节能汽车[J];现代节能;1986年01期
6 岳利明;;一种新型节能汽车——蓄能汽车[J];国外汽车;1988年02期
7 宋淑运;开发节能汽车成为大势所趋[J];上海汽车;2005年06期
8 克斯·诺顿 ,徐新明;节能汽车异军突起[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年01期
9 ;欧盟提出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车和节能汽车战略[J];节能与环保;2010年06期
10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发布[J];节能与环保;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伯顺;;支持引导节能汽车绿色消费[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2 ;美国推广节能汽车[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3 蒋利军;;稀土储氢材料研究与应用[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节能汽车让本土化自主品牌研发提速[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记者 张捷 邹婷玉;节能汽车: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记者 郑莉;我省节能汽车产业逆势上扬[N];安徽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陈静;全国人大代表刘宝生:大力发展节能汽车[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李秋 袁月 吴昊霖;节能汽车,你绕不过去[N];中国商报;2014年
6 张毅;我国汽车产销快速增长需大力发展节能汽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记者 徐惠喜;全球节能汽车需求量增加[N];经济日报;2008年
8 记者 祝蕾;济南列入节能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N];济南日报;2009年
9 刘秀荣;欧议会为清洁节能汽车开绿灯[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靳晓锋;福兴集团投资十亿元开发新型节能汽车[N];中国矿业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月琪;节能汽车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2 鲁晓笛;我国节能汽车的专利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闫俊;节能汽车车身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7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08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