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静压耦合式离合器的原理及其溢流阀的振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0:24

  本文关键词:静压耦合式离合器的原理及其溢流阀的振动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静压耦合式离合器 齿轮泵 溢流阀 碰撞振动 混沌


【摘要】:本文对现有车辆的变速器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变矩器在车辆变速器应用中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行星齿轮泵的基础上,根据容积泵(齿轮泵)的液压-扭矩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静压耦合式离合器。这种新型离合器使用静压传动方式,但不同的是,它摒弃了传统静压传动系统“油泵-马达”的结构,采用了创新的耦合式的静压传动机构,从而避免了传统静压传动系统高速运行时传动效率降低的缺点。由于传动方式的不同,它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摩擦式离合器半联动状态发生颤振的缺点。在全联动状态下,其传动效率远高于液力变矩器。因为这些特点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对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基本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全联动和半联动状态下扭矩-滑差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全联动状态下传动效率的计算式。分析了油品粘度、输入转速对静压耦合式离合器传动效率的影响。设计并制作出了静压耦合式离合器的原理样机。对样机进行了扭矩实验,并验证了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全联动状态下油品粘度、输入转速对传动效率的影响的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发现在静压耦合式离合器过载工况下溢流阀容易失稳发生碰撞振动,从而危及到离合器的工作的稳定性。于是对溢流阀阀芯在静压耦合式离合器过载工况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阀芯碰撞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间接法计算出阀芯振动的平衡点。在平衡点的邻域内对模型进行线性化,根据线性方程的稳定性和罗斯-霍维茨(Routh-Hurwitz)判据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根据稳定性分析结论,结合静压耦合式离合器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合器过载工况下临界滑差的概念。根据振动模型提出了减小临界滑差的方法。编写Matlab数值计算程序,对Matlab标准的ODE算法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适应于碰撞振动系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阀芯振动的演化过程,对阀芯的振动由倍周期分岔和碰撞分岔走向混沌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计算的结果绘制出阀芯振动的分岔图,通过分岔图直观的分析了不同参数对阀芯的振动及离合器的临界滑差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勇;姜万录;刘思远;郑直;;非线性液压弹簧力对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5年08期

2 陈达;何维廉;;离合器波形片特性对机械变速器乘用车起步颤振影响的研究[J];传动技术;2015年01期

3 姜万录;朱勇;杨超;;直动型溢流阀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20期

4 冯进钤;徐伟;;碰撞振动系统中周期轨擦边诱导的混沌激变[J];力学学报;2013年01期

5 赵治国;仇江海;;DCT车辆起步及换挡过程双离合器H_∞鲁棒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12年06期

6 朱小明;;我国液压行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分析[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1年05期

7 陶仁浩;王卫东;;二型行星齿轮泵的设计及分析[J];流体机械;2011年01期

8 许仰曾;;我国液压工业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战略思考[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年08期

9 李华;姚进;赵世佳;;高效液力变矩传动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3期

10 叶奇f ;陈江平;陈芝久;;两级先导式电磁阀主阀芯动力学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进钤;;擦边诱导混沌的全局动力学分析[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慧东;非光滑动力系统周期解的分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伟波;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阀及其信号提取与二线传输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磊磊;典型非光滑动力学系统分岔与多解共存现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黄志东;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明轩;非光滑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4 卢淑群;多齿轮变量齿轮泵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琦;分段线性弹性碰撞系统分岔与混沌控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朱兵;复合齿轮泵的数学建模与啮合仿真[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贵根;多齿轮泵的基础理论与优化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4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294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