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柴油机EGR氛围下颗粒微观形貌与结构刚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0 18:28

  本文关键词:柴油机EGR氛围下颗粒微观形貌与结构刚性的分析 出处:《汽车工程》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颗粒 微观形貌 团聚力


【摘要】:采用扫描、透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EGR率对柴油机颗粒和基本碳粒子的微观形貌的影响,分析了颗粒弹性模量和团聚力等物理力学参数随EGR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EGR率时产生的颗粒形貌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随着EGR率增加,颗粒逐渐凝聚成团、堆叠形成山峰状,颗粒的团簇大小、数量和致密程度逐渐增大;基本碳粒子内核的褶皱、弯曲的碳层结构逐渐增多,外壳碳层结构的无序性增加;随着EGR率增加,颗粒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大,说明分子之间键合强度增加,颗粒的结构刚性逐渐增强,不容易发生形变;颗粒间团聚力的主要作用形式由液桥力向液桥力和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转变,且范德华力逐渐起到主要作用,使颗粒之间的团聚力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导致颗粒发生堆积、形成较大团簇和结构刚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Abstract]:The effects of EGR ratio on the morphology of diesel engine particles and basic carbon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transmissi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variation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elastic modulus and agglomeration force of particles with EGR rat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y of particl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EGR ratios showed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EGR ratio. The particles gradually condensed into clusters, stacked to form peaks, and the size, number and density of the cluster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core of the basic carbon particles, the flexural structure of carbon layer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tructure of shell carbon layer increases disorde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EGR ratio,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particles increases gradual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molecules increases and the structural rigidity of the particles increases gradually, so it is not easy to deform. The main form of agglomeration between particles changed from liquid bridge force to liquid bridge force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gradually played a major role, so that the agglomeration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has a large increase.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particles, the formation of large clusters and the increase of structural rigidity.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6011和5137608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5KJB470001) 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SYG201515)资助
【分类号】:U464.172
【正文快照】: 前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灰霾天气,多个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六级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超过500上限[1-2]。统计表明,柴油机排放的NOx和颗粒占机动车总排放的90%以上[3],对灰霾的贡献率约20%[4-5],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进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崇训;欧美柴油机排放标准参考[J];工程机械;2003年03期

2 王秀叶,王旭,耿宗亮;降低190系列柴油机排放的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年05期

3 华龙;欧洲对柴油机排放的控制[J];城市车辆;2005年02期

4 韩会成;郭景才;;改善柴油机排放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6年05期

5 许建耘;;满足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技术[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7期

6 郭昌明;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方法[J];车用发动机;1987年06期

7 ;从排放看未来50年柴油机的发展[J];小型内燃机;1995年05期

8 华觉源;全国柴油机排放法规讨论会召开[J];车用发动机;1996年04期

9 林暾熹;非公路用柴油机的排放及其改善措施[J];车用发动机;1997年01期

10 钱裕尧;;柴油品质与柴油机排放[J];轻型汽车技术;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江;;柴油机可见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及测量方法[A];2010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卓松芳;;针对城市公交车辆开发的6112增压中冷欧Ⅱ柴油机[A];新世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王达文;张宝诚;李翠华;;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简明预测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刘欣;刘志勤;;降低直喷型柴油机的排放[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5 任洪娟;马其华;;柴油机欧Ⅳ、Ⅴ排放控制技术路线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6 严采娟;远莹莹;肖荣;范国梁;;快速萃取法分析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化合物[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振锋;黎苏;孟凡举;周晶晶;钟铭;;柴油添加尿素水溶液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泽;美大力推行清洁柴油机[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刘林森;美国打响清洁柴油机“战役”[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辛文;我国柴油机产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4 记者 张银炎;沪江公司柴油机排放检测创新高[N];中国船舶报;2007年

5 缪孔文;杭发率先推出国产欧Ⅱ柴油机[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华讯;柴油机总体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物资报;2000年

7 记者 张银炎;沪江公司去年柴油机排放检测超百台[N];中国船舶报;2011年

8 南京汽车研究所 钱裕尧;对柴油机排放不应苛求也不能放任[N];中国汽车报;2000年

9 路明远;柴油机轿车的优劣[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蔚;新技术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军;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金武;HSDI柴油机雾化与排放特性瞬态多维建模和数值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峰;柴油机低温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生成机理的构建及多维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张登攀;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11年

5 刘少华;柴油机燃用BED多组份燃料的燃烧过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韩文赫;基于多谱协同分析方法的D/INTP降低柴油机有害排放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7 杜宪峰;柴油机振声信号特征提取与低振声机体结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田硕;柴油机ISG混合动力系统瞬态过程优化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9 王攀;NPAC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和PM排放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郑尊清;采用EGR结合DOC实现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维;基于EGR的国Ⅳ柴油机燃烧系统性能优化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魏国宁;柴油机DPF改造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曾元精;植物油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周春辉;基于KIVA的柴油机常规排放物变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小亮;基于柴油机的VGT/EGR涡轮增压工作特性研究及仿真[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杨冬;柴油机颗粒氧化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7 王秀红;油田柴油机混合气燃烧过程流动模拟及排放污染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邵福霞;燃油调制对柴油机NO_x排放影响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苏志伟;PODE/甲醇组合燃烧在防爆柴油机中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唐炜;柴油机SCR系统转化效率及氨存储特性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55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355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