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池SOC状态和未来能耗预测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估计
本文关键词: 粒子滤波 SOC估计 能耗预测 剩余里程估计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逐年加重和石油资源的逐年减少,环保和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改变这种状况,全球各国政府与各汽车生产商,都在大力度投入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比现有的各种类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因其相较于其他新能源车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了目前行业内研发的热点。但是由于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其本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诸多关键技术中就包括车载电源技术—电池能量管理。估计电池SOC状态和车辆续驶里程是能量管理系统两个重要功能,准确的SOC状态值是电动汽车剩余行驶里程预测的基础。能实时地为驾驶员提供续驶里程信息,能够提高用户对电动汽车的使用信心。因此,能够准确估计电池SOC并据此预测出车辆剩余续驶里程,能够极大地推动电动汽车普及,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本文中对这两个问题分别展开了讨论。目前对于SOC估计的研究主要都是围绕电池单体展开,但车载动力电池是由很多单体电池组成的,如何对电池组剩余容量进行估计是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实际的电池组实验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将电池组看作一个整体,进行SOC估计。首先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采集的电池组放电实验数据,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电池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之后对电池组SOC进行估计。根据建立的等效电路模型确定电池系统状态方程,并结合模型参数辨识的结果及电池组实测得的实验数据,应用粒子滤波完成电池组SOC状态的动态估计,并把估计结果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结果做了比较,表明基于粒子滤波的电池组SOC估计方法的效果更好,估计结果更准确。在确定了电池组剩余容量状态之后,为对电动汽车剩余里程进行预测,就需要对车辆未来行驶能耗进行估计。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过去平均行驶能耗预测未来平均行驶能耗的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对能耗差异与车辆行驶工况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确定了未来行驶能耗需求之后,基于SOC值计算电池的剩余能量值,将两者结合估算出电动汽车剩余可行驶里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应用该方法能达到比较好的里程估计效果。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creasing of petroleum resource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governments and auto manufacturers all over the worl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kind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pure electric vehicles have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other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otspot. But because many key technologies have not yet broken thr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ystem. Among these key technologies are the on-board power supply technology-battery energy management. Estimating the battery SOC status and vehicle driving mileage are two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ccurate SOC state value is the basis of residual mileage predic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It can provide drivers with driving range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improve the users' 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electric vehicles. It can estimate the battery SOC accurately and predict the remaining driving mileage of the vehicle, which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two problems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in this paper.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SOC estimation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battery cell, but the on-board power battery is composed of a lot of single cells. How to estimate the residual capacity of the battery pack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battery pack is regarded as a whole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using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battery pack. Firstly,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the batter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battery model are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discharge experimental data. Then the SOC of the battery pack i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the state equation of the cell system is determin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battery pack measured. The particle filter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dynamic estimation of the SOC state of the battery pack, an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filter is more effective and accurate. After determining the residual capacity state of battery pack, the residual mileage of electric vehicle is predicted. It is necessary to estimate the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a method based on the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ast to predict the future average driv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theory is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difference and vehicle driving condition change is analyzed. After determining the future driving energy consumption demand, the residual energy value of the battery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OC value. The residual mileage of electric vehicle is estimated by combining the two methods.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better mileage estimation result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宋世欣;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及硬件在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迪;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选址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浩;面向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的充电站布局优化及有序充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斌;电动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电磁热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方支剑;计及电池与电网影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邵艾博(Khalid,Muhammad Shoaib);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管理对多模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瑜俊;电动汽车储能特性及其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强浩;计及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3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44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