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DT型重型载货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25 06:54

  本文选题:重型载货汽车 + 冷却系统 ; 参考:《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冷却系统作为汽车发动机工作的保障性部件,对发动机的排放、油耗、耐久性等都有直接的影响,而目前我国重型载货汽车冷却系统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同类车型相比较还有差距,存在冷却效率不足和能耗浪费等现象。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排放法规,提高整车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本文以DT型重型载货汽车为原型车,采用数值模拟和台架试验的方法对冷却系统基本模型展开研究,通过优化其发动机舱内流场、冷却系统结构等,开展了以下工作内容。1)利用CATIA建立了DT型重型载货汽车动力系统三维简化模型,采用ICEM进行前处理,在FLUENT中模拟计算,获得了CFD三维模型。再者,利用GT-SUITE系列软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六缸增压中冷发动机一维模型及其冷却系统一维模型。通过计算数据传递,得到了一/三维耦合模型,为开展冷却系统研究建立了模型支持。2)利用所建立的一/三维耦合模型,得到了发动机舱内流场,根据机舱流场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案,其一,改变风扇结构;其二,优化导流罩深度;其三,对机舱加装挡风板。并且分析比较了三种改进措施对内流场的影响情况,得出结论,其中采用一体式风扇的冷却系统进风效率较普通风扇最大提高了3.08%,采用导流环风扇的散热器进风流量最大增加了6.36%。探讨了导流罩深度对冷却系统进风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125mm的导流罩深度可以获得最大的进风流量。而加装挡风板后,流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3.68%。3)开展了发动机试验平台研究,搭建了车用发动机试验台架。该试验平台不仅可用于发动机能量分布的试验研究,还可直接用于开展车辆冷却系统优化匹配方面的研究。并测量出了发动机散热量,为后续冷却系统的试验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拓展了发动机热管理台架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Abstract]:The sustained and high growth of automobile ownership has brought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oling system, as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ngine emissions, fuel consumption, durability, etc. At presen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oling system of heavy duty truck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far from that of similar vehicles abroad, and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such as insufficient cooling efficiency and was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fuel consumption,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level of vehicle produc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model of cooling system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bench test with DT heavy truck as prototype vehicle. By optimizing the flow field in the engine cabin and the cooling system structure, the following work contents are carried out. 1) the three-dimensional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power system of DT heavy truck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CATIA. The pre-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by ICEM, and the calculation is simulated in FLUENT. The CFD 3D model is obtained. Furthermore, the one-dimensional model and cooling system one-dimensional model of six-cylinder turbocharged intercooled engine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GT-SUITE software. One / three dimensional coupling model is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data transfer, and model support. 2) based on the one / three dimensional coupling model established for the research of cooling system, the flow field in the engine cabin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flow field in the engine room. An improved scheme is proposed, one is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fan, the other is to optimize the depth of the guideway; third, to install a windshield on the engine roo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kind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intake efficiency of cool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fan is 3.08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fan, and the inlet flow rate of radiator with guide ring fan is 6.36%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fan. The influence of the depth of the guide cover on the air intake efficiency of the cooling system is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inlet air flow rate can be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depth of the air guide cover with that of the 125mm. After installing the baffle, the air mass flow through the radiator is increased, the increase range is 3.68 and the engine test platform is studied, and the vehicle engine test bench is built. The test platform can be used not only for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engine energy distribution, but also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matching of vehicle cooling system. The engine heat loss is measured, which provides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cooling system test and extends the method and means of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bench test.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2;U464.1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富兴;美海军研制声控冷却系统[J];世界导弹与航天;1990年11期

2 蒋学锋;后置发动机汽车冷却系统的研究[J];汽车技术;2000年02期

3 杨靖,任承钦,白建国;微错位四缸机冷却系统的简化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年03期

4 吴斌;yh;;冷却系统安装规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年07期

5 熊可嘉;张万平;;车辆冷却系统建模与仿真[J];江西科学;2008年04期

6 刘青;;客车冷却系统风扇驱动方式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0年01期

7 尹世清;张金柱;;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8 Paul Weissler;原阔;;色彩斑斓的秘密 让冷却系统保养服务合情合理[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0年12期

9 迟峰;;客车柴油机冷却系统的维护要领[J];驾驶园;2011年03期

10 沈枚;用微机计算冷却系统的输入功率[J];机床;199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锦洋;杭磊;王磊;段胜杰;;汽车冷却系统设计方法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松;饶利东;雪友奎;赵承丹;;整车冷却系统台架试验方法的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6期(总第327期)[C];2013年

3 徐海峰;万玉平;;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冷却系统噪声控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海峰;万玉平;;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冷却系统噪声控制[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5 张微微;李小琳;樊飞龙;仇大印;王彦波;;KULI软件在重卡冷却系统上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6 成晓北;王兆文;覃军;沈捷;钟玉伟;黄荣华;;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流分布试验与模拟计算[A];200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牛建会;刘斌;褚利为;;冰泥冷却系统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巍伟;;集中冷却系统在风电机组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9 王瑾;陈军;;换热器熔焊成型生产流水线冷却系统的改造[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震;;PHILIPS玻屏压机冷却系统的特点[A];2005年电子玻璃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甘丰录;江苏兆胜空调推出低硫燃油冷却系统[N];中国船舶报;2010年

2 记者 甘丰录;兆胜空调推出国内首套低硫燃油冷却系统[N];中国船舶报;2010年

3 记者张孟军;哥伦比亚出师不利冷却系统发生故障[N];科技日报;2002年

4 李晓宁;机动车冷却系统的保养[N];云南科技报;2005年

5 邵春华;武钢轧后控制冷却系统运用新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3年

6 朱广凯;机车使用防冻液“四注意”[N];河北科技报;2008年

7 陈孝树;汽油机冷却系统的保养[N];山西科技报;2002年

8 ;柴油机冷却系统清洗方法[N];江苏科技报;2006年

9 文邹勇;夏季行车安全5要诀[N];华夏时报;2004年

10 潘树良;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夏季保养[N];新疆科技报(汉);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义斌;基于冷却液温度MAP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安桃;军用车辆涂层防护性能评价及冷却系统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黄钰期;基于场协同原理的车用冷却系统流动传热耦合分析与结构优化[D];浙江大学;2010年

4 董军启;车辆冷却系统空气侧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胡雪静;CSRe随机冷却系统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碧;车用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文坤;DT型重型载货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迟华军;重型卡车电液驱动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孙健;8×8军车冷却系统的优化匹配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斌_g;汽车发动机紧凑型冷却系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聂晓龙;某车型冷却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傅寿字;汽车发动机电控水泵冷却系统的设计及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周正;发动机电液混合驱动冷却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9 孙新年;工程机械冷却系统智能控制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邹小俊;中体车型冷却系统性能仿真分析并优化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193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