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18:05

  本文关键词: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

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

杨东华  

【摘要】:随着小汽车的迅速普及,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驾驶安全成为一项迫切需求。研究表明,作为重要的交通辅助工具,汽车防撞雷达可以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正是在此背景下汽车防撞雷达得到快速发展。E波段频率由于频谱资源纯净、丰富,电磁环境干扰少等优势成为汽车雷达系统的重要频段。汽车防撞雷达通常包括脉冲雷达和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LFMCW),LFMCW雷达以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发射功率低以及无盲区等优点而获得更广泛应用。毫米波前端是雷达系统的重要成分,本文的研究工作围绕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收发前端及其关键器件展开。根据要求,系统收发使用同一天线,且具备测距、测速及测向功能。通过对毫米波及雷达系统相关理论的分析,设计了混合集成电路形式的双发双收方案。为尽可能保持发射信号与本振信号的一致性,发射信号与本振信号共用一路X波段输入信号,将其倍频至Ka波段后,功分器将该信号一分为二,一路是发射信号,一路是本振信号。发射信号与本振信号都是通过8次倍频至E波段。接收支路采用零中频结构,其优点是大大降低电路复杂度,便于实现电路集成和缩小电路尺寸。根据毫米波前端设计方案,本文工作主要有:1.选择满足方案要求的单元器件,并对各个器件进行详细分析;2.设计连接前端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和两个天线收发端的六端口耦合器,该耦合器用两个基于分支线混合网络的定向耦合器级联而成。3.微带线与波导的转换采用E面探针结构,设计了连接耦合器与天线的转换波导。针对毫米波前端发射口及天线的测试,设计了双端口测试波导结构件。4.对连接裸片与微带电路的金丝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对前端系统性能的影响,将仿真结果反映到实际电路中。5.设计了能够进行供电控制的前端系统电源,部分器件可以实现“先栅极后漏极”加电方式。设计装配前端系统各个部分的腔体,该腔体气密性好,可以有效防止信号泄露和前端自激。经过调试达到以下指标:除去测试件损耗,发射功率约为6 dBm,接收增益60 dB,测试距离约为46 m。从实验结果来看,该系统实现了初步目标,但仍然需要继续改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63.6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祝明,丁义元,向敬成;扫频非线性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测距精度和距离分辨力的影响[J];电子学报;1999年09期

2 顾冬梅;茅玉龙;;伪随机二相码连续波信号参数估计算法[J];雷达与对抗;2009年03期

3 张伦维;;防患于未然 汽车毫米波雷达[J];当代汽车;2009年05期

4 刘国岁,孙泓波,顾红,苏卫民;随机信号雷达的发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奎;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炜;锁相环电路的设计及相位噪声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2 周立;汽车防撞雷达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书军,张庆秀;模拟调相接收机[J];半导体技术;2002年04期

2 胡永红;基于单片机89C52的小型飞行器测距误差修正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2年12期

3 冯华;唐宗熙;张彪;;双音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现[J];半导体技术;2009年01期

4 李文臣,,陆彤,秦世才;影响Z2000中AFC性能的主要参数[J];半导体杂志;1998年03期

5 任俊涛,邵定蓉,李署坚;基于软技术的高动态扩频信号载波跟踪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李三中,张其善;一种数字化 DS/BPSK 扩频接收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白世武,李红卫,龚育良;用激光外差法探测固体表面超声位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8 杨静;锁相环路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一种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王广平,马选谋,岳喜成;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环测速实现方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毛志伟,纪越峰;两种抑制SDH中指针调整抖动方法的比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宏梅;倪为民;;基于MoM的车载多天线的优化配置[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陈实;王鲁豫;;微波功率器件的大信号S参数回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潘自立;黄建;王鲁豫;;微带宽频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4 许银生;毛剑波;姜万顺;李祥;宣晓峰;;微型化Wilkinson功分器研究与设计[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伟;王丽黎;;双频圆极化小型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冯文文;李磊;;宽带一分三功分器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秦顺友;杜彪;张文静;;毫米波反射面天线欧姆损耗效率的计算[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8 高永森;唐宗熙;;X波段介质谐振振荡器的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张先荣;王清源;罗志刚;彭安尽;王邱林;;一种新型的毫米波波导功率分配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景伟杰;徐金平;丁德志;;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捷;飞秒激光抽运探测法纳米材料及界面热输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孙科;分布式频偏信道中的OFDM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高崧;宽带宏模型技术与无源性补偿[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杜保强;基于异频信号的群相位量子化处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孟凡勇;基于OFDR技术的管道防破坏预警系统设计与信号分析处理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徐建;被动型相干布居数囚禁原子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坤;宽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与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远望;高性能频率合成技术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育红;软件接收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10 张健;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理论构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盈慧;基于障碍物智能识别的人机融合汽车安全预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兴鹏;基于微波同轴谐振腔物料密度测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谢宜生;基于微波雷达的高速公路测距测速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韩江安;毫米波单片集成功率放大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维;回旋返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许丽梅;微波硫灯的仿真设计及动态测试[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董馗;S波段和Ku波段机载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辛海涛;锯齿波FMCW汽车防撞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宛路;微波滤波器的综合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陆潇琛;小型微波微等离子体功率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良,袁明文,刘晨晖,邱伟,聂慧君;3毫米波段低噪声GaAs PHEMT研究[J];半导体情报;1996年04期

2 李和委;微波/毫米波器件及其电路的发展现状[J];半导体情报;1998年06期

3 黄艳国;吴翠琴;许伦辉;;DSP在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系统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7年07期

4 李春宇;张晓林;张展;常江;;基于DFT的正弦波初相估计算法及误差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徐勇军,高梅国,毛二可;智能运输系统中的雷达车辆检测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程震先,恽雪如;汽车防撞雷达的数据处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7 贺乐厅,孙利生,翟羽健;汽车防撞雷达的目标识别[J];传感器技术;2003年01期

8 刘殿文,李俭;毫米波交通管制系统研究动向[J];电讯技术;1996年03期

9 池庆玺;司锡才;卓志敏;;相位测向系统中解模糊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9期

10 曲志昱;司锡才;;基于虚拟基线的宽带被动导引头测向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涛;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实用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2 黄文奎;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虎宾;5mm波段FMCW雷达体制研究及信号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杨姗姗;雷达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寿;;毫米波技术的研制使用动向[J];外国海军导弹科技动态;1980年08期

2 楼亚栋;日益成熟的毫米波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1985年03期

3 夏京详;;毫米波技术日趋成熟[J];火控雷达技术;1985年02期

4 左凤琴;;毫米波技术的军事应用研究概况[J];现代兵器;1985年10期

5 林为干 ,时振栋 ,薛良金;毫米波技术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6 赵澄谋;;毫米波技术及其在空间的应用[J];航天电子对抗;1986年04期

7 赵玉洁;我国应重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1年11期

8 赵玉洁;我国应重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2年03期

9 王蕴仪;;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重大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10 赵玉洁;;我国应重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制导与引信;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敦复;刘发林;;毫米波技术的挑战与我们的机会[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2 冯忠华;;毫米波技术的最近军事应用[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赵希尧;;毫米波网络参量测量[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4 ;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光波近感技术研究所简介[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5 ;南京理工大学毫米波、光波近感技术研究所简介[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6 黄廷荣;韩非;;宽带固态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郭锐;殷兴辉;;毫米波技术在防汛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陈晖;朱君范;黄香馥;;面向PCN的微波/毫米波技术[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9 朱勇;;毫米波封装技术初探[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胡迎新;[N];健康时报;2007年

2 周虹;[N];光明日报;2002年

3 郭衍莹;[N];中国航天报;2014年

4 ;[N];电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修明磊;毫米波Radio-over-Fiber传输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高嵩;ROF系统中毫米波生成与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洁;毫米波Radio-over-Fiber光无线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超;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洪;毫米波主动成像在人体隐匿违禁物品检查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东华;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东亚;基于前向调制的毫米波生成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厉;毫米波光纤无线传输的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贾照娜;基于锯齿波扫频的毫米波光学生成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赵强;光生毫米波与矢量信号光调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郑直;基于光载毫米波的WiMAX技术的系统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刘海燕;Radio-over-Fiber系统中多频率光载毫米波的产生与接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冷宗敏;基于外光注入VCSELs单周期振荡的毫米波产生及其在ROF系统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方艳;光载射频通信系统中光生毫米波矢量信号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E波段LFMCW雷达系统毫米波前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09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