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新型导电添加剂对车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9:33
【摘要】: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常用的颗粒状导电炭黑(如Super P、乙炔黑等)密度低、易团聚,导电剂利用率低,而且“点对点”的导电方式很难在正极材料颗粒间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为保证导电效果通常需要加大导电炭黑的用量,但这会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打折扣。因此,开发具有高导电能力的新型导电添加剂,在提高电极导电效果的同时,降低导电添加剂的用量,即提高活性物质的负载量,可以同时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简称为CNTs)作为高导电碳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新型导电添加剂的理想候选。然而,对于不同尺寸和不同种类的电极材料而言,其导电增强效果及机理并不一致,但相关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本文基于两种不同颗粒尺寸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简称为NCA)和LiCoO_2(简称为LCO),探究了不同维度、不同含量的导电剂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别获得了不同配比的较优的石墨烯、CNTs和Super P(简称为SP)复合导电剂,有效提高了两种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进一步,将复合导电添加剂应用于NCA与LCO混合正极材料,获得了电化学综合性能良好的混合正极配比,并从颗粒级配增强方面给与了解释。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将单独或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石墨烯、CNTs和SP作为NCA正极材料的导电剂。结果表明,使用总量为2 wt.%的0.5G-1CNTs-0.5SP三元复合导电剂时,在NCA粒子表面形成了多尺度复合导电网络,达到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10 C(1 C=200 mA·g~(-1))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148 mA h·g~(-1))是0.2 C时的70.5%;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88.6%。但是以1G-1SP作为导电剂时,由于过量的石墨烯对纳米级的正极材料有一定的位阻作用,阻碍了锂离子扩散,导致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严重劣化。2.研究不同导电剂对LCO正极材料的性能影响,发现当石墨烯含量较多时没有出现在NCA正极材料体系中发生的阻碍锂离子运输的现象。这是因为石墨烯片对微米级的LCO粒子只是半包覆,为锂离子进出活性物质预留了扩散通道。当使用0.5G-1CNTs-0.5SP三元复合导电剂时,电化学性能最优,在电流密度为10 C(1 C=140 mA·g~(-1))时的比容量(118.2 mA h·g~(-1))是0.2 C时的78.0%;1 C下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2.3%。3.将NCA与LCO按一定质量比机械球磨混合,以0.5G-1CNTs-0.5SP为导电添加剂,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NCA正极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LCO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工作电压并减小内阻。当LCO:NCA=5:5时,在10 C(1 C=140 mA·g~(-1))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140 mA h·g~(-1))是0.2 C时的77.5%;1 C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89.7%。混合正极材料与纯NCA相比表现出更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与纯LCO相比有更高的比容量,表现出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9.72
【图文】:

示意图,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钴酸锂,动力电池,动力车,厦门


图 1-2 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的模型动力车及所用的钴酸锂动力电池1.3 Li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组分为 LiNi0.8Co0.15Al0.05O2(简称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苏彦红,张丽丽;一种简便实用经济的心电图导电剂[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年05期

2 黄大诗;;一种简便的心电图导电剂[J];心电学杂志;1987年01期

3 黄有水;;碱性锌锰电池水性导电剂喷涂的应用[J];电池;2018年02期

4 冯诗庆;新型长效防腐导电剂的研制[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4年04期

5 尹艳萍;王忠;史碧梦;庄卫东;;复合导电剂对富锂固溶体材料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7年05期

6 沈一丁;王娜;杨晓武;杨蕊;李晓叶;刘超;;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中两种导电剂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7 刘中奎;左阳;马留可;;导电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8年08期

8 李春晓;;石墨烯导电剂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7年10期

9 李娟;韩广欣;刘兴福;张向举;牛猛卫;;纳米碳导电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电池工业;2018年06期

10 张伟丽;万丽伟;徐科;李敏;方健君;马胜军;;导电剂在重防腐涂料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黄成德;张世杰;;锂-二氧化锰电池正极导电剂的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贺艳兵;苏方远;杨全红;;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烯导电剂:缘起、现状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6年

3 赖彩婷;袁中直;林锦芳;卜芳;吕正中;;石墨烯复合导电剂对锂/氟化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4 黄莎华;温兆银;朱修剑;顾中华;;Ag导电剂对Li_4Ti_5O_(12)材料电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徐志彬;桑林;丁飞;张晶;刘兴江;;锂粉电极的制备及其大电流放电性能[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益秀;杨固长;孟凡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7 李欢欢;范朝英;张琳琳;孙海珠;张景萍;;柔性锗酸锌/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8 王刚;周震涛;;导电剂与锌空气电池电极性能的关系[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庆堂;瞿美臻;冯苏宁;于作龙;;锂离子电池用复合导电剂浆料制备与性能[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程建丽;王斌;;具有三维共成型复合结构的CNT-TiO2自支撑电极材料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伟 实习生 周誉东 通讯员 张德杰;昊鑫石墨烯导电剂:为电动汽车插上腾飞之翼[N];青岛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尉仁;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及其仿真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2 张万庆;基于MOFs与导电剂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江陪;新型导电添加剂对车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影响研究[D];厦门理工学院;2018年

2 邱家栋;TiN和石墨烯-CNTs导电剂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杜轩;新型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导电剂方面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华晓鸣;超级电容导电剂添加剂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磊削;高比表面积导电剂原子层沉积改性及其分散性的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6 谭杰成;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碳纤维导电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7 关玉琼;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导电剂的化学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8 孙华军;碳纳米管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导电剂方面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李真真;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D];宁波大学;2015年

10 何春梅;活性炭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8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38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