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电动汽车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控制器开发与功能实现

发布时间:2021-02-04 19:24
  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集中式驱动与分布式驱动。当车辆处于集中式驱动模式下,两侧驱动轮转矩一致,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稳定性较高;当车辆处于分布式驱动模式下,两侧驱动轮转矩可独立控制,车辆的通过性较高。然而,当处于集中式驱动模式的车辆单侧车轮打滑时,由于差速器的影响,使得车辆无法脱困;当处于分布式驱动模式的车辆单侧驱动轮失效时,车辆无法稳定行驶。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控制器,此系统结合两种驱动模式的优点,在对应的路况选取最合适的驱动模式,显著提升了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双模耦合驱动系统的工作特点确定控制器的功能需求,根据实际的使用工况,选定主芯片型号,设计主芯片外部电路,分别有最小系统设计,电源电路,CAN网络的外部电路,采集并且处理电流和电压的外部电路,控制换挡电机的外部电路等。(2)制定双模耦合驱动系统的换挡控制策略,在软件中搭建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模型以及制定控制逻辑程序,通过换挡仿真验证了所制定的控制逻辑的有效性。(3)为了验证所制定的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换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台架测功机上对试制的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样机进行换挡与驱动电...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动汽车双模耦合驱动系统控制器开发与功能实现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

电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


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以看出 LM2940 可以为主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同时该 26V,具有 1A 的负载驱动能力,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电源电路如图 2-3 所示,其中 BATTERY+是车载 DC/DC 输整车的负极,VCC 即为 LM2940 输出的稳定 5V 电压。另外一个 750MA 的熔断器,以保证电源芯片不被损坏;在线路中用来过滤掉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确保稳定的 5V 电压输出

芯片结构,收发器


息遭到破坏时,可以自动重发报文,以保证系统驱动的电动汽车上,为实现整车控制控制器以及驱动电机控制器之间需要实时用最广泛的 CAN 总线通讯方式。 MC9S12XS128 自带有 CAN 模块的的通讯一个 CAN 的收发器即可。通过 CAN 总线率均设置为 250k[38]。市面上常见的 CANCAN收发器PCA82C250和高速CAN收发端后级产品,由于 CAN 高和 CAN 低输出电磁辐射;同时当节点不供电时不向总线输稳定。因此,在本文中选用高速 CAN 收发为 TJA1050 的引脚定义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对开坡道双模耦合驱动控制[J]. 张利鹏,董闯闯,张伟,庞诏文,张思龙,贾启康.  中国机械工程. 2018(15)
[2]电动汽车双模耦合驱动系统变模冲击抑制方法[J]. 张利鹏,谷定杰,祁炳楠,董闯闯.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8)
[3]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侧倾稳定性解耦控制[J]. 张利鹏,李亮,祁炳楠.  机械工程学报. 2017(16)
[4]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动力学控制研究综述[J]. 殷国栋,金贤建,张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8)
[5]电动汽车发展的“十三五”设想[J]. 万钢.  汽车纵横. 2016(05)
[6]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J]. 欧阳明高.  科技导报. 2016(06)
[7]双电机分布式驱动汽车高速稳定性机电耦合控制[J]. 张利鹏,李亮,祁炳楠,宋健.  机械工程学报. 2015(16)
[8]一种CAN总线终端电阻匹配系统的设计[J]. 陈龙威,孙旭飞.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04)
[9]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J]. 冯冲,丁能根,何勇灵,徐国艳,高峰.  汽车工程. 2015(02)
[10]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构型综述[J]. 熊璐,傅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22)

博士论文
[1]基于轮边驱动电动车的馈能型悬架综合性能研究[D]. 王艳阳.重庆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纯电动客车AMT系统换挡规律的研究[D]. 韩洋.北京理工大学 2015
[2]纯电动汽车两挡AMT控制系统的研究[D]. 王光明.南昌大学 2014
[3]一种电动车用三档变速器的研发[D]. 陈敏超.重庆大学 2012
[4]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同步器设计[D]. 张文鑫.上海交通大学 2011
[5]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档规律的研究[D]. 张国胜.西北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1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