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轴车辆举升加载轴荷计算模型的加载轴荷检测方法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2 12:25
汽车的制动性能无疑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主动安全性的最大影响因素。通过对大量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数据统计,发现重型载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是破坏性最大、人员伤亡率最高的事故,因此,对重型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定期检测是有必要的,且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更为关键。目前在新国标的实施下,对多轴重型载货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检测的设备为具有举升功能的反力式滚筒举升加载制动台,新国标中明确规定对多轴车辆的中间轴均须举升100mm或加载轴荷达到11.5吨后进行制动性能检测,以模拟车辆在满载货物时的行驶工况。但是事实证明,100mm的举升高度并不能使所有被检车辆的中间轴轴荷到达或接近满载时的轴荷,且对于不同悬挂形式的车辆举升后所得加载轴重差别很大。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在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使用加载制动台检测多轴车辆制动性能的原理与流程。通过使用相关力学计算公式搭建了多轴车辆举升加载轴荷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加载举升过程中,加载轴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车辆的重心位置、悬架刚度与悬架结构。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重心位置坐标,笔者采用了重心位置动态检测法...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与测算
2.1 举升式加载制动性能检测原理
2.1.1 举升式加载制动台工作原理
2.1.2 举升加载检测过程
2.2 车辆弹性系统力学分析
2.2.1 轮胎力学模型分析
2.2.2 悬架力学模型分析
2.3 多轴车辆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与测算
2.3.1 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
2.3.2 重心位置测算
2.3.3 悬架刚度测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轴车辆--试验台实体模型设计
3.1 建立车辆solidworks实体模型
3.1.1 多轴车的分类
3.1.2 选择三轴车辆结构参数
3.1.3 建立三轴车辆实体模型
3.2 建立加载举升制动试验台实体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轴车辆-试验台力学模型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4.1 仿真软件的选择
4.2 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4.2.1 solidworks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
4.2.2 为模型添加约束副
4.2.3 为加载制动台举升运动添加约束函数
4.3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4.3.1 仿真数据处理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车实验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
5.1 加载制动试验系统
5.1.1 加载制动试验台
5.1.2 举升式加载系统
5.1.3 电控系统
5.2 试验方案与过程
5.2.1 试验方案设计
5.2.2 实车试验过程
5.3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5.4 仿真结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69666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与测算
2.1 举升式加载制动性能检测原理
2.1.1 举升式加载制动台工作原理
2.1.2 举升加载检测过程
2.2 车辆弹性系统力学分析
2.2.1 轮胎力学模型分析
2.2.2 悬架力学模型分析
2.3 多轴车辆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与测算
2.3.1 加载轴荷影响因素分析
2.3.2 重心位置测算
2.3.3 悬架刚度测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轴车辆--试验台实体模型设计
3.1 建立车辆solidworks实体模型
3.1.1 多轴车的分类
3.1.2 选择三轴车辆结构参数
3.1.3 建立三轴车辆实体模型
3.2 建立加载举升制动试验台实体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轴车辆-试验台力学模型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4.1 仿真软件的选择
4.2 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4.2.1 solidworks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
4.2.2 为模型添加约束副
4.2.3 为加载制动台举升运动添加约束函数
4.3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4.3.1 仿真数据处理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车实验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
5.1 加载制动试验系统
5.1.1 加载制动试验台
5.1.2 举升式加载系统
5.1.3 电控系统
5.2 试验方案与过程
5.2.1 试验方案设计
5.2.2 实车试验过程
5.3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5.4 仿真结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69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8696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