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站点对周边街区影响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香港轻铁天水围支线和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6 02:56
根据联合国提出的《巴黎气候协定》、人居三会议提出的《新城市议程》和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规划远景与目标,要求建设无障碍、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另外深圳市在《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提高轨道交通的覆盖密度,建设有轨电车等的中运量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符合这些文件的远景要求,而近期国内城市大量建设有轨电车,出现了有轨电车线路规划不合理、运营客流量低、管理不当和缺乏相关法律标准等的问题。因此对有轨电车线路与周边街区的关系、有轨电车的开发模式、有轨电车相关政策等的方面的研究变的十分重要。国内有轨电车的建设处于初期阶段,而与深圳一界之隔的香港的有轨电车即轻铁已建设运营近20年的时间,香港在有轨电车的规划和建设方面也积攒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选取了深港两地有轨电车线路案例,对其线路设计、周边街区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运营模式、开发政策等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总结分析有轨电车系统与线路对周边街区影响,提出有轨电车线路植入大城市外围居住区的方法,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有轨电车的发展策略和思考。本文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其为本文的基础研究,包括...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有轨电车建设热潮及发展问题
1.1.2 深圳推进中运量交通系统试点建设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国外相关案例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有轨电车技术特征与适应性研究
2.1.2 有轨电车线网、线路和站点规划与设计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 国外相关案例
2.3.1 札幌旧式有轨电车适应城市老龄化改造
2.3.2 新加坡榜鹅21 新城公交引导开发案例研究
2.3.3 法国有轨电车植入城市的经验
第3章 香港轻铁天水围支线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
3.1.1 案例选取背景
3.1.2 案例选取目的
3.1.3 案例选取原则
3.2 香港轻铁天水围支线案例研究框架
3.3 天水围公共交通与新市镇发展概况
3.3.1 天水围公共交通
3.3.2 天水围新市镇发展概况
3.3.3 天水围支线公共交通引导发展模式与发展历程
3.4 天水围交通系统与轻铁系统构成
3.4.1 轻铁系统公交定位
3.4.2 轻铁线路特征
3.4.3 轻铁站点设置
3.4.4 轻铁车辆设计特征
3.5 轻铁天水围支线公交服务
3.5.1 站点间距与运行速度
3.5.2 公交服务半径
3.5.3 站均服务人口与居住人口密度
3.5.4 多线路同轨运营
3.5.5 线路高乘坐率
3.5.6 乘客出行方式与出行目的调查
3.5.7 客流量与线路运能
3.5.8 提高轻铁线路运能的措施
3.5.9 鼓励公交发展措施
3.6 综合公共交通分析
3.6.1 公共交通环形廊道分析
3.6.2 公交换乘节点
3.6.3 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3.7 轻铁天水围支线与规划结构整合
3.7.1 公交社区规划结构分析
3.7.2 一级细胞核:天水围市中心
3.7.3 次级细胞核:邻里中心
3.7.4 新市镇级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园绿地规划分析
3.7.5 中小学布局规划
3.7.6 就业空间布局现状与规划调整措施
第4章 深圳龙华区有轨电车示范线案例研究
4.1 深圳公共交通与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概况
4.1.1 深圳公共交通概况
4.1.2 龙华区有轨电车系统规划与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概况
4.1.3 有轨电车线路区位与研究范围
4.1.4 有轨电车示范线与沿线片区发展历程
4.2 有轨电车系统
4.2.1 有轨电车示范线公交定位
4.2.2 有轨电车线路特征
4.2.3 有轨电车示范线站点设置
4.2.4 100 %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4.3 公交服务与运营
4.3.1 站点间距与运行速度
4.3.2 公交服务范围
4.3.3 乘客前往站点花费时间
4.3.4 线路运营
4.3.5 乘坐率
4.3.6 乘客出行方式与出行目的
4.3.7 线路运能与客流特征
4.3.8 鼓励公交措施
4.4 综合交通分析
4.4.1 公共交通廊道
4.5 慢行系统现状
4.5.1 自行车系统
4.5.2 步行系统
4.6 植入型有轨电车线路与沿城市主干道发展的规划结构关系
4.6.1 城市主干道引导发展的公交社区模式
4.6.2 街道级商业中心
4.6.3 邻里商业中心
4.6.4 沿线主要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4.6.5 公园绿地
4.6.6 中小学教育设施
4.6.7 第三产业多中心新发展与第二产业沿线路布局
第5章 两地有轨电车线路及周边街区对比分析
5.1 有轨电车及公交发展概况与发展历程
5.1.1 有轨电车及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5.1.2 有轨电车公交定位对比
5.1.3 沿线片区开发过程
5.2 线路与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关系对比
5.2.1 公交社区规划结构
5.2.2 沿线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主要公园布局
5.2.3 就业空间分布模式
5.3 公交服务水平影响要素分析
5.3.1 公交服务范围与居住人口密度
5.3.2 运营速度相关影响要素对比
5.3.3 线路运营
5.3.4 有轨电车公交走廊与公交换乘节点
5.4 线路规划设计对比
5.4.1 线路敷设模式
5.4.2 站点设计
5.4.3 有轨电车街道设计
5.4.4 有轨电车站点周边居住生活设施
5.4.5 点上盖开发——天荣站上盖植入24 小时步行空间
5.4.6 与有轨电车衔接的慢行系统
5.5 运营机制与相关政策对比
5.5.1 开发模式、建设开发主体与投融资模式
5.5.2 公共交通经济鼓励政策
5.5.3 规划技术标准——有轨电车发展鼓励政策
5.6 有轨电车线路周边街区提升策略框架
第6章 有轨电车站点周边街区设计策略初步思考
6.1 有轨电车公交服务范围与沿线建筑开发量
6.2 与居住区生活圈耦合的有轨电车线网模式思考
6.2.1 新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的多层次生活圈
6.2.2 地区产业活力
6.2.3 多级细胞公交社区布局模式
6.3 基于有轨电车的综合公共交通走廊模式思考
6.3.1 公交走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6.3.2 完整街道模式下的公共交通走廊
6.4 有利于有轨电车线路运营的首尾站点设计策略思考
6.4.1 优先考虑与地铁、常规公交高效率接驳换乘
6.4.2 基于线路运营的有轨电车首尾站设计
6.5 步行友好的有轨电车
6.5.1 步行友好的有轨电车站点
6.5.2 适合有轨电车发展的站点周边街区步行系统
6.5.3 无障碍的步行系统
6.5.4 构建步行区
6.5.5 步行街区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29010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有轨电车建设热潮及发展问题
1.1.2 深圳推进中运量交通系统试点建设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国外相关案例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有轨电车技术特征与适应性研究
2.1.2 有轨电车线网、线路和站点规划与设计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 国外相关案例
2.3.1 札幌旧式有轨电车适应城市老龄化改造
2.3.2 新加坡榜鹅21 新城公交引导开发案例研究
2.3.3 法国有轨电车植入城市的经验
第3章 香港轻铁天水围支线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
3.1.1 案例选取背景
3.1.2 案例选取目的
3.1.3 案例选取原则
3.2 香港轻铁天水围支线案例研究框架
3.3 天水围公共交通与新市镇发展概况
3.3.1 天水围公共交通
3.3.2 天水围新市镇发展概况
3.3.3 天水围支线公共交通引导发展模式与发展历程
3.4 天水围交通系统与轻铁系统构成
3.4.1 轻铁系统公交定位
3.4.2 轻铁线路特征
3.4.3 轻铁站点设置
3.4.4 轻铁车辆设计特征
3.5 轻铁天水围支线公交服务
3.5.1 站点间距与运行速度
3.5.2 公交服务半径
3.5.3 站均服务人口与居住人口密度
3.5.4 多线路同轨运营
3.5.5 线路高乘坐率
3.5.6 乘客出行方式与出行目的调查
3.5.7 客流量与线路运能
3.5.8 提高轻铁线路运能的措施
3.5.9 鼓励公交发展措施
3.6 综合公共交通分析
3.6.1 公共交通环形廊道分析
3.6.2 公交换乘节点
3.6.3 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3.7 轻铁天水围支线与规划结构整合
3.7.1 公交社区规划结构分析
3.7.2 一级细胞核:天水围市中心
3.7.3 次级细胞核:邻里中心
3.7.4 新市镇级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园绿地规划分析
3.7.5 中小学布局规划
3.7.6 就业空间布局现状与规划调整措施
第4章 深圳龙华区有轨电车示范线案例研究
4.1 深圳公共交通与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概况
4.1.1 深圳公共交通概况
4.1.2 龙华区有轨电车系统规划与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概况
4.1.3 有轨电车线路区位与研究范围
4.1.4 有轨电车示范线与沿线片区发展历程
4.2 有轨电车系统
4.2.1 有轨电车示范线公交定位
4.2.2 有轨电车线路特征
4.2.3 有轨电车示范线站点设置
4.2.4 100 %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4.3 公交服务与运营
4.3.1 站点间距与运行速度
4.3.2 公交服务范围
4.3.3 乘客前往站点花费时间
4.3.4 线路运营
4.3.5 乘坐率
4.3.6 乘客出行方式与出行目的
4.3.7 线路运能与客流特征
4.3.8 鼓励公交措施
4.4 综合交通分析
4.4.1 公共交通廊道
4.5 慢行系统现状
4.5.1 自行车系统
4.5.2 步行系统
4.6 植入型有轨电车线路与沿城市主干道发展的规划结构关系
4.6.1 城市主干道引导发展的公交社区模式
4.6.2 街道级商业中心
4.6.3 邻里商业中心
4.6.4 沿线主要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4.6.5 公园绿地
4.6.6 中小学教育设施
4.6.7 第三产业多中心新发展与第二产业沿线路布局
第5章 两地有轨电车线路及周边街区对比分析
5.1 有轨电车及公交发展概况与发展历程
5.1.1 有轨电车及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5.1.2 有轨电车公交定位对比
5.1.3 沿线片区开发过程
5.2 线路与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关系对比
5.2.1 公交社区规划结构
5.2.2 沿线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主要公园布局
5.2.3 就业空间分布模式
5.3 公交服务水平影响要素分析
5.3.1 公交服务范围与居住人口密度
5.3.2 运营速度相关影响要素对比
5.3.3 线路运营
5.3.4 有轨电车公交走廊与公交换乘节点
5.4 线路规划设计对比
5.4.1 线路敷设模式
5.4.2 站点设计
5.4.3 有轨电车街道设计
5.4.4 有轨电车站点周边居住生活设施
5.4.5 点上盖开发——天荣站上盖植入24 小时步行空间
5.4.6 与有轨电车衔接的慢行系统
5.5 运营机制与相关政策对比
5.5.1 开发模式、建设开发主体与投融资模式
5.5.2 公共交通经济鼓励政策
5.5.3 规划技术标准——有轨电车发展鼓励政策
5.6 有轨电车线路周边街区提升策略框架
第6章 有轨电车站点周边街区设计策略初步思考
6.1 有轨电车公交服务范围与沿线建筑开发量
6.2 与居住区生活圈耦合的有轨电车线网模式思考
6.2.1 新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的多层次生活圈
6.2.2 地区产业活力
6.2.3 多级细胞公交社区布局模式
6.3 基于有轨电车的综合公共交通走廊模式思考
6.3.1 公交走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6.3.2 完整街道模式下的公共交通走廊
6.4 有利于有轨电车线路运营的首尾站点设计策略思考
6.4.1 优先考虑与地铁、常规公交高效率接驳换乘
6.4.2 基于线路运营的有轨电车首尾站设计
6.5 步行友好的有轨电车
6.5.1 步行友好的有轨电车站点
6.5.2 适合有轨电车发展的站点周边街区步行系统
6.5.3 无障碍的步行系统
6.5.4 构建步行区
6.5.5 步行街区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29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9290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