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7:14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但对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预期的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因此,开展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重点对电动汽车的特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况、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差距、产业化发展途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通过对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增程式电动汽车可在最佳经济区以点工况或线工况功率特性运行,能量转换效率明显提高,燃油消耗和排放有效改善,动力电池容量及成本大幅度下降,行驶里程、能源利用效率、价格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向纯电动汽车模式过渡的最佳选择;2)纯电动汽车具有噪声低、零排放、结构简单等优势,是未来汽车能源转型的最佳选择;3)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化将为人类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电动汽车既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又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电动汽车产业化可增加就业岗位,为我国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4)我国相继出台和实施了多项促进交通能源转型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政府各职能部门、大中小汽车生产企业、各省市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示范运行工程,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5)“以政府为主导,依靠市场拉动,实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是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有效途径;6)继续完善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税收、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联盟等体系配套工作,有利于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和商业化运行步伐。7)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8)要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依靠低成本、高性能占领市场,拉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平台,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抓住电动汽车这一未来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能源 电动汽车 关键技术 产业化 发展对策 效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引言10
  • 1.2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汽车销量现状10-13
  • 1.2.1 石油对外依存度10-12
  • 1.2.2 汽车销量12-13
  • 1.3 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13-18
  • 1.3.1 能源短缺13-15
  • 1.3.2 环境污染15-17
  • 1.3.3 汽车工业转型战略需要17-18
  • 1.4 论文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8-20
  • 第二章 电动汽车技术概述20-45
  • 2.1 纯电动汽车20-23
  • 2.1.1 纯电动汽车分类及特点20
  • 2.1.2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20-23
  • 2.1.3 纯电动汽车商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23
  •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3-31
  • 2.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及其特点23-28
  • 2.2.2 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28-30
  • 2.2.3 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问题30-31
  • 2.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1-34
  • 2.3.1 燃料电池汽车分类及其特点31-32
  • 2.3.2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32-33
  • 2.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33-34
  • 2.4 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技术34-39
  • 2.4.1 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34-38
  • 2.4.2 驱动电机及其控制38-39
  • 2.5 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和劣势比较39-40
  • 2.6 不同技术路线电动汽车的优势和劣势比较40-42
  • 2.7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主要技术差距42-44
  • 2.7.1 整车集成技术42
  • 2.7.2 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42
  • 2.7.3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42
  • 2.7.4 电动汽车的相关标准体系42-43
  • 2.7.5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43-44
  • 2.8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与分析45-66
  • 3.1 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5-64
  • 3.1.1 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5-50
  • 3.1.2 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50-64
  • 3.2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64-65
  • 3.2.1 我国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上的研发仍不成熟64
  • 3.2.2 我国电动汽车国家标准体系有待完善64
  • 3.2.3 现阶段电动汽车的相对传统汽车的性价比偏高64
  • 3.2.4 我国基础设施的缺乏不利于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64-65
  • 3.3 本章小结65-66
  • 第四章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途径66-71
  • 4.1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规律66-67
  • 4.1.1 能源决定规律66
  • 4.1.2 环境可承载规律66
  • 4.1.3 技术推进规律66
  • 4.1.4 市场拉动规律66-67
  • 4.2 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途径67-69
  • 4.2.1 政府主导67
  • 4.2.2 市场拉动67-68
  • 4.2.3 实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68-69
  • 4.2.4 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69
  • 4.3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对策及效益分析71-78
  • 5.1 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71-75
  • 5.1.1 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71-73
  • 5.1.2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73-75
  • 5.2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效益与前景分析75-77
  • 5.2.1 经济效益分析75-76
  • 5.2.2 社会效益分析76
  • 5.2.3 产业化前景分析76-77
  • 5.3 本章小结77-78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78-80
  • 6.1 全文总结78-79
  • 6.2 进一步的建议79-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5
  • 附录 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8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野;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定及诊断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江云;基于相变散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辰;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峰谷分时电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古存;液压机械复合无级传动控制器研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97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