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身薄板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7:42

  本文关键词:车身薄板振动分析及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身 薄板 振动 分布式动力吸振器 顶盖


【摘要】:车身的用途是承载乘客并为其提供舒适的空间,车身结构振动将直接影响乘车人的感受。轿车车身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车身结构件、车身覆盖件、车门、车身内外装件与车身附件等,其中车身覆盖件多数是冲压成曲面的薄板。这些板见由于薄且支撑跨度大,刚度小,当受到外界激励时,会产生振动及因振动而辐射出噪声。因此对薄板振动进行分析与控制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程课题。车身薄板结构的振动问题大多数考虑低频和中频激励情况,高频则按噪声问题处理。薄板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开激励源频率是振动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对薄板结构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薄板结构的模态频率,以期达到避频的目的。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因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安装等优点,常被作为一种振动控制的方法。本文通过以单动力吸振器和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对薄板主振系统的吸振效果分析,为薄板结构的吸振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方法。论文首先以简支矩形薄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薄板进行纵横方向冲筋及其布置、纵横方向上加筋及其布置,以及改变薄板曲率等,分析各种结构方案的模态振型与频率。研究发现对薄板冲筋和加筋数目增多,其模态频率随之增大;薄板曲率增大,薄板模态频率也随之增大。随后以汽车顶盖为实例,对其进行纵向冲筋,发现虽然出现新的局部模态振型,但其整体模态频率有所提高。通过对国内外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动力吸振器理论的研究,针对控制简支薄板的一阶模态,基于最优同调与最优阻尼条件公式,分析出单动力吸振器和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参数。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薄板模型并附加动力吸振器,利用位移频响函数评价不同动力吸振器对薄板结构主振系统的吸振特性。发现单动力吸振器只能在很窄的频带内达到吸振的效果,而分布式吸振器不仅质量轻且具有吸振频带较宽的优点。以车身顶盖为研究对象,对其模态频率为115Hz下最大振幅位置进行振动控制。在最大振幅处安装单吸振器和分布式吸振器,并进行吸振性能分析,分析验证动力吸振器在车身顶盖中的吸振效果。结果表明: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对汽车顶盖局部振动具有明显的吸振效果,而且吸振频带较宽。
【关键词】:车身 薄板 振动 分布式动力吸振器 顶盖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8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4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6-17
  • 1.2 薄板振动控制分类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2.1 被动式动力吸振器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17-18
  • 1.2.2 主动式薄板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18-19
  • 1.2.3 薄板结构振动的阻尼控制研究现状19-20
  • 1.3 车身局部结构的分类及其结构模态20-21
  • 1.3.1 板结构20
  • 1.3.2 声腔结构20
  • 1.3.3 附件结构20-21
  • 1.3.4 次梁结构21
  • 1.4 车身局部模态控制策略21-23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第二章 薄板振动特性优化分析及其在汽车顶盖的应用24-40
  • 2.1 有限元仿真分析25-26
  • 2.2 板厚对板的模态频率变化影响26-27
  • 2.3 冲筋对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27-30
  • 2.4 加筋对板的振动特性影响30-31
  • 2.5 曲率对板振动特性的影响31-33
  • 2.6 速度响应分析33-35
  • 2.7 车身顶盖冲筋模态分析35-38
  • 2.8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动力吸振器力学模型及原理分析40-54
  • 3.1 动力吸振器分类40-42
  • 3.2 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42-50
  • 3.2.1 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42-45
  • 3.2.2 有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原理分析45-48
  • 3.2.3 最优同调条件48-49
  • 3.2.4 最优阻尼条件49-50
  • 3.3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50-53
  • 3.3.1 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的评价指标50-51
  • 3.3.2 动力吸振器的影响因素51-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薄板的频率响应分析54-68
  • 4.1 频率响应分析原理论述54-56
  • 4.2 简支约束薄板频响分析56-67
  • 4.2.1 薄板模态分析56-57
  • 4.2.2 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57-61
  • 4.2.3 激励频率范围61
  • 4.2.4 动力吸振器在平板上减振效果分析61-67
  • 4.3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动力吸振器在汽车顶盖中的减振分析68-75
  • 5.1 顶盖模态分析及频响分析68-71
  • 5.2 动力吸振器设计及吸振性能分析71-74
  • 5.3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6.1 全文总结75
  • 6.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邦;龚兴龙;陈现敏;倪正超;;机械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9期

2 李勇;顾彦;靳春梅;;汽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年06期

3 张小龙;东亚斌;张晓钟;李雨田;;新型滚珠式多向动力吸振器的理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01期

4 韩保红;马英忱;段云龙;;船舶用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参数影响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05期

5 代林;上官文斌;张少飞;;n级动力吸振器的建模及参数优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年03期

6 韩保红;马英忱;段云龙;;连续梁的动力吸振器参数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年04期

7 陈自力;马傲玲;游晓良;陈昌萍;;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振动控制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郭年程;史文库;刘文军;王国林;张飞;;动力吸振器在后桥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9 赵艳影;李昌爱;;时滞动力吸振器抑制扭转系统的振动[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3年01期

10 田千里;多维动力吸振器对复杂悬臂结构减震之应用[J];航空学报;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崇健;;分布式动力吸振器抑振特性及其设计实例[A];水下噪声学术论文选集(1985-2005)[C];2005年

2 李昌爱;赵艳影;;利用时滞动力吸振器抑制线性扭转振动系统的振动[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3 赵艳影;李昌爱;;宽频带时滞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及减振性能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赵艳影;;宽频带时滞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及减振性能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5 黄俊杰;周徐斌;申军烽;虞自飞;;一种机械式变频动力吸振器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孙艺瑕;徐鉴;;两自由度时滞耦合吸振器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7 赵艳影;;宽频带时滞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及减振性能分析[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黎明;陈志坚;;分布激励简支梁动力减振设计与频响特性[A];2005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宁;陈炎冬;;具有分数阶阻尼动力吸振器的隔振系统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廖国江;龚兴龙;宣守虎;康存军;;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主动自调谐动力吸振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志荣;舰艇轴系纵振特性及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法;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宽带动力吸振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孙志卓;电磁式动力吸振器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3 姚勇政;多自由度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琳;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设计和动力学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年

5 房祥波;变质量动力吸振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马强;一种宽频动力吸振器的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恒;关于摆动振动控制的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多;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其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康军立;基于地震动特征的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减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贺书文;大型机械振动测试及减振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2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