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先进成形制造成本模型和技术路线
本文关键词:宝钢先进成形制造成本模型和技术路线
【摘要】:基于工艺过程的制造成本评估方法,建立热冲压成形、液压成形、激光焊管、辊压成形、高强钢冷冲压、激光拼焊和变厚板等多种先进成形工艺的制造成本模型系统。基于该制造成本模型系统,评估了汽车B柱和副车架U型梁等零件多种成形解决方案的制造成本,并对多种成形解决方案使用性能和轻量化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进行先进成形技术路线探讨,针对用户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技术路线,支持宝钢汽车板EVI(Early Vendor Involvement)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
【作者单位】: 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工厂管理&技术发展部;上海宝钢高新技术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部;
【关键词】: 制造成本 热冲压 液压成形 B柱 副车架
【分类号】:U466;TG306;TG44
【正文快照】: 引言“绿色、安全、成本”是钢铁和汽车行业的共同追求。宝钢作为中国汽车板的领航者,带动中国汽车工业钢铁材料研发和应用的进步,促进整个汽车产业链综合成本最低。宝钢也致力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先进成形技术应用的引领者,为客户提供热冲压、液压、激光焊管、辊压、高强钢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英淳,于多年,马若丁;汽车轻量化中的管材液压成形技术[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3年08期
2 直妍,阳林,吴道建;液压成形技术及其新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4年12期
3 陈超丽;阳林;刘杰;;液压成形设备的发展新趋势[J];液压与气动;2005年11期
4 Dietmar Kuhn;;液压成形软件[J];现代制造;2006年10期
5 武小余;;液压成形控制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1期
6 ;《现代液压成形技术》已出版发行[J];塑性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7 刘小旦;周林;程晓民;;绿色节能制造技术——液压成形研究现状及发展[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现代液压成形技术》已出版发行[J];塑性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9 张士宏,王仲仁,汪涛;十四面球形容器的整体液压成形[J];压力容器;1990年02期
10 连理文;新的液压成形方法[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浩民;陈新平;范频;苏海波;杨兵;郑鑫;;管件液压成形技术及其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杝怟av;;多层异种材质波纹管液压成形之研究与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膨胀节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论文选集[C];2010年
3 马庆强;鲍乐;;大直径多层波纹管的液压成形制造[A];第九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膨胀节实用技术精选集[C];2006年
4 蒋浩民;;宝钢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概述[A];2014年全国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仁本;宝钢拓展汽车零部件产业[N];中国冶金报;2010年
2 实习生 张婷 记者 丁波;宝钢助力汽车实现轻量化[N];解放日报;2010年
3 全荣;大扩管液压成形技术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4 刘友存;现代HYSCO扩建液压成形设施[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木言;国外钢铁企业开发出汽车部件液压成形工艺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昌帅;螺杆钻具金属定子衬套线型设计及液压成形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张伟玮;双母线椭球壳液压成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郑再象;汽车用异型截面管件液压成形设备及工艺参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泷杲;金属薄壁管液压成形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华;脉动液压成形条件下管材塑性硬化规律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捷;三通管液压成形与模具参数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唐治东;波纹管液压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付坤伦;联轴器传动套液压成形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窦凤楼;基于液压胀形技术的钣金件设备开发及数值仿真[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志磊;副车架压胀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的拓扑优化[D];燕山大学;2016年
7 孙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波纹管强度设计与液压成形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8 徐鸣涛;基于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的汽车结构轻量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李乐;三通管液压成形技术有限元模拟及工艺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李明亮;基于普通液压机改造的板材成对液压成形控制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2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6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