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内热环境 动态特性 热舒适性 太阳辐射 汽车空调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一天中待在汽车上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汽车乘坐空间内的热舒适性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汽车内部空间狭小、相对封闭,如果车内环境舒适性欠佳,驾驶员长期处于其中,就会导致驾驶员容易疲劳、精神恍惚、心情烦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各种交通事故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对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和乘员热舒适性研究,有助于提高车内环境舒适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针对现有国内外关于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不是很系统,没有考虑车身壁面非均匀温度场对车内热流场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太阳辐射对车内热环境有何具体影响等问题,本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相关理论知识,运用FLUENT对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及乘员舒适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影响特性分析。分析气体流动基本特性,并总结出流体流动通用控制方程;研究汽车乘坐空间热传递原理,推导汽车乘坐空间热传递涉及到的热传导、对流换热、热辐射等基本原理和方程,并计算出多层车身壁面导热热阻和车身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加入太阳辐射模型,选用太阳射线跟踪算法。(2)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分析。首先建立车室三维CAD模型并添加人体模型,划分网格,以重庆市夏季为例,分两个阶段(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运用FLUENT进行计算,分析升温和降温阶段车体壁面和车内热环境动态变化特性。为了分析太阳辐射对车内热环境的影响作用,本文分28种情况分析太阳辐射从无到有辐射强度和入射角度不断改变情况下对车内热环境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内热环境高度非均匀瞬态变化;夏季情况下,太阳辐射严重影响着车身壁面及车内空气温度场,进而影响乘员热舒适性。(3)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舒适性评价。为了探索通过改变车窗玻璃光学特性来达到降低太阳辐射对车内热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效果,以当量温度Teq评价指标计算各个节段的当量温度,结果表明改变车窗玻璃光学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车内热环境的影响作用;为了探索汽车空调送风参数(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对车内热环境动态特性变化的影响,选择6组空调送风参数进行模拟,并以当量温度T_(eq)评价指标为基准寻求最佳送风参数,达到构建节能、舒适的车内热环境要求。
【关键词】:车内热环境 动态特性 热舒适性 太阳辐射 汽车空调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8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乘员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14-17
- 第二章 汽车乘坐空间内流场数值计算及传热基本理论17-28
- 2.1 汽车乘坐空间空气流动基本守恒方程17-18
- 2.1.1 质量守恒方程17
- 2.1.2 动量守恒方程17-18
- 2.1.3 能量守恒方程18
- 2.2 汽车乘坐空间热传递原理18-19
- 2.3 汽车乘坐空间热传导基本原理19-23
- 2.3.1 温度场19-20
- 2.3.2 热传导基本原理20
- 2.3.3 车身壁面导热热阻的确定20-23
- 2.4 汽车乘坐空间空气对流换热基本原理23-24
- 2.5 汽车乘坐空间热辐射基本原理24-26
- 2.6 车身壁面热传递热阻的确定26-27
- 2.7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28-48
- 3.1 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数值模拟28-32
- 3.1.1 车室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简化28-29
- 3.1.2 网格划分29-30
- 3.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设置30-32
- 3.2 基于流固耦合的车内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32-39
- 3.2.1 自然暴露下车内温度场分析32-35
- 3.2.2 汽车空调作用下车内温度场分析35-39
- 3.3 太阳辐射对车内温度场的影响39-46
- 3.3.1 太阳辐射对车身壁面温度场的影响40-43
- 3.3.2 太阳辐射对乘员舱内温度场的影响43-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汽车乘坐空间热舒适性分析与评价48-72
- 4.1 汽车乘坐空间热舒适性评价模型48-50
- 4.1.1 汽车乘坐空间热舒适影响因素48
- 4.1.2 汽车乘坐空间热舒适性评价模型48-50
- 4.2 车窗玻璃光学特性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与评价50-57
- 4.2.1 升温时车窗玻璃光学特性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50-54
- 4.2.2 降温时车窗玻璃光学特性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54-56
- 4.2.3 驾驶员热舒适性评价56-57
- 4.3 汽车空调送风速度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与评价57-65
- 4.3.1 汽车空调送风速度对车内空气速度场的影响58-61
- 4.3.2 汽车空调送风速度对车内空气温度场的影响61-63
- 4.3.3 驾驶员热舒适性评价63-65
- 4.4 汽车空调送风温度对车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与评价65-70
- 4.4.1 汽车空调送风温度对车内空气温度场的影响65-68
- 4.4.2 汽车空调送风温度对车内空气速度场的影响68-69
- 4.4.3 驾驶员热舒适性评价69-70
- 4.5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72-74
- 5.1 总结72
- 5.2 创新点72-73
- 5.3 后期工作展望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朝义,丁玉兰;热环境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评价[J];人类工效学;2002年01期
2 屈万英;;高校既有学生公寓热环境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3 姜燕;龙有二;香川治美;;一个福利设施的热环境和问卷调查(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4 宋岚;程璜鑫;;夏季校园公寓热环境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东区为例[J];科技资讯;2007年36期
5 唐鸣放;李竟涛;;重庆商场热环境实测调查分析[J];重庆建筑;2008年11期
6 张耀军;崔千祥;;山东农村民宅的热环境改进措施[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耀军;崔千祥;;山东农村民宅的热环境改进措施[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8 李文杰;刘红;许孟楠;;热环境与热健康的分类探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年02期
9 李延钊;赵宝森;龚志东;;西安地区住区热环境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7期
10 于付涛;狄育慧;;城市户外热环境指标评价[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玲;孟庆林;;地面透水性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实验分析[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2 刘永华;黄顺;涂江峰;吴祥育;王洋;陆金金;;新建馨园湿地对周围热环境的影响调查[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3 贺晓冬;苗世光;申双和;;建筑物遮阴效应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4 卢军;冯源;;浅析高层建筑对校园热环境影响[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庆;李楠;丁勇;刘红;;土壤表面温度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彭美玲;李尚胜;朱璇;邓伟钿;刘梦;郑万兵;;武汉地区图书馆阅览室冬季热环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7 张红;卢军;陈静;;山地城市室外热环境及改善措施[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峥嵘;陈沛霖;裴晓梅;;晚间通风房间热环境的改善[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睁嵘;陈沛霖;裴晓梅;;晚间通风房间热环境的改善[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铮;巴特尔;;内蒙古草原民居能耗与热环境分析[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显龙;生命起源前有机小分子的水热进化[D];吉林大学;2016年
2 田勇;冷却透平流热环境快速模拟与管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秦俊;绿地缓解城市居住区热环境效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石磊;极端热环境下人体热耐受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何超;水热环境中的小分子进化与手性起源探索[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顺;某校园建筑风热环境数值仿真及分析评价[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王智鹏;西安北客站候车厅热环境分析及空调节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4 姜荣;上海市城区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志轩;高架桥下热湿环境对桥下空间利用和景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薛伟伟;建筑垂直绿化降温效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翔翼;韶山市清溪镇主城区人为影响下热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原世杰;基于评价指标的高热密度数据中心多工况下热环境的模拟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朱冰;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动态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10 张新春;沈阳市亲水住宅小区热环境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5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