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实时感知与交互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04 03:33

  本文关键词: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实时感知与交互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车联网 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 TinyOS MAC层及物理层协议


【摘要】:车联网是集信息感知、处理和交互于一体的服务系统,通过无线通信在车辆、道路、行人及互联网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可以全面感知和共享交通参与者和交通环境的各种动静态信息。本文以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为研究背景,对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车联网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联网的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架构。该架构以GPS作为空间定位手段,以移动数据网络(4G LTE)进行数据传输,以车载感知与交互终端作为状态感知与交互的核心载体,实现车辆状态感知、状态分析与管理、预警/报警等功能,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流程以及感知节点的部署方式。(2)为了增强车载感知节点操作系统TinyOS调度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RTQ-TOSQ调度算法。该算法将感知节点任务划分为实时任务与普通任务两类,并为任务增加相关的时间属性描述信息,在兼容原有TinyOS内核调度API和语义的基础上,通过RTQ和TOSQ两个独立的任务队列,结合非抢占式最早截止期优先算法以及任务超时检测机制,为感知节点任务执行提供实时性保障。通过与TinyOS原有调度算法在任务丢失数、实时任务平均时延和节点能耗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调度算法能有效减少实时任务的任务丢失率并提高其的实时响应,且不会产生过多的计算、存储以及能耗方面的开销,适用于车载实时感知节点的任务调度。(3)为了优化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的吞吐量和接入延时,对车载感知节点MAC层协议部分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支持优先级的GDCF退避算法,通过递减竞争窗口降低碰撞概率和重传次数,提升了饱和吞吐率。结合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通信数据包容量较小的特点,通过剔除RTS/CTS机制,提升了吞吐量、降低了接入延迟。同时在车载感知节点中引入睡眠机制,通过降低感知节点无线射频芯片有效工作时间占空比,提升感知节点能量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GDCF算法可持续维持较低的丢包率,去除RTS/CTS方式后网络丢包率小于0.5%,引入睡眠机制后一个周期可节省能量可达95%。(4)为了提升车载感知节点物理层串行数据的发送效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缓冲区并行读写的数据无线发送机制。在发送数据写入缓冲区的同时执行无线发送任务,射频芯片从休眠状态唤醒后立即发送数据帧头,同时微控制器在此时间内初始化射频芯片接口总线,并将数据帧的有效载荷填充至射频芯片缓冲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缓冲区并行读写的数据无线发送机制将数据的发送延时降低50%,能够满足提升数据发送效率的需求。(5)在所提出的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架构和车载感知节点部署方式的基础上,确定了车载感知节点以及车载感知与交互终端硬件选择方案、参数性能、软硬件设计方案等,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种车载感知与交互测试平台,对系统工作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以及三个子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长时间工作状态稳定,各子系统网络及传输速率可满足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通过研究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架构,并从车载感知节点实时任务调度算法、MAC层协议以及物理层发送时序三个方面解决了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该研究成果对于实现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车联网 车载信息感知与交互 TinyOS MAC层及物理层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6;U4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1.2.1 车联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2 车载信息感知技术研究现状16-19
  • 1.2.3 车载信息交互技术研究现状19-22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2-24
  • 第二章 面向车联网的车辆感知与交互系统体系架构24-36
  • 2.1 概述24-28
  • 2.1.1 车联网信息感知需求24-25
  • 2.1.2 车联网信息交互需求25
  • 2.1.3 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的信息感知与交互需求25
  • 2.1.4 信息处理与信息融合25-28
  • 2.2 车联网感知与交互系统体系架构28-30
  • 2.2.1 系统架构28-29
  • 2.2.2 网络架构29-30
  • 2.3 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架构30-35
  • 2.3.1 系统的功能需求30
  • 2.3.2 系统的组成结构30-32
  • 2.3.3 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32-33
  • 2.3.4 系统的工作流程33-34
  • 2.3.5 感知节点部署方式34-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车载感知节点操作系统调度算法优化36-56
  • 3.1 引言36
  • 3.2 研究现状36-41
  • 3.2.1 感知节点操作系统并发模型36-37
  • 3.2.2 感知节点操作系统调度算法37-41
  • 3.3 TinyOS 2.x的调度机制41-45
  • 3.3.1 两级调度机制41-42
  • 3.3.2 TinyOS调度器结构剖析42-44
  • 3.3.3 TinyOS调度算法的不足44-45
  • 3.4 TinyOS调度算法改进45-52
  • 3.4.1 RTQ-TOSQ调度策略45-47
  • 3.4.2 超时任务处理机制47-49
  • 3.4.3 算法理论分析49-50
  • 3.4.4 调度算法的实现50-52
  • 3.5 实验测试与性能分析52-54
  • 3.5.1 任务丢失数分析52-53
  • 3.5.2 实时任务平均延时53-54
  • 3.5.3 算法能耗分析54
  • 3.6 本章小结54-56
  • 第四章 车载感知与交互网络MAC层协议优化关键技术研究56-76
  • 4.1 引言56
  • 4.2 MAC层协议设计理念与研究现状56-61
  • 4.2.1 MAC层协议设计理念56-57
  • 4.2.2 MAC层协议研究现状57-61
  • 4.3 车载感知与交互网络MAC层协议优化与改进61-71
  • 4.3.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机制中随机退避算法的优化63-64
  • 4.3.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机制中请求发送/清除发送方式分析64-66
  • 4.3.3 MAC层休眠机制与时间同步策略66-69
  • 4.3.4 物理层无线发送时序优化方法69-71
  • 4.4 实验测试与分析71-75
  • 4.4.1 GDCF退避算法测试与分析72
  • 4.4.2 去除RTS/CTS机制后的性能分析测试72-73
  • 4.4.3 MAC层休眠机制测试与分析73-75
  • 4.4.4 无线发送时序优化测试与分析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第五章 车载感知与交互系统测试分析76-94
  • 5.1 系统集成方案76-82
  • 5.1.1 感知节点参数配置76-77
  • 5.1.2 车载感知与交互终端软硬件设计77-80
  • 5.1.3 车载感知与交互测试平台搭建80-82
  • 5.2 实验测试与分析82-93
  • 5.2.1 车载感知节点网络性能测试82-88
  • 5.2.2 车载感知与交互终端数据采集处理测试88-91
  • 5.2.3 远程传输和地图匹配验证91-93
  • 5.3 本章小结93-9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4-96
  • 参考文献96-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7-110
  • 致谢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车载信息服务已搭建标准体系架构[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年08期

2 邓泽英;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3 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年09期

4 侯海涛;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北京汽车;2004年01期

5 张新丰;连小珉;;从车载信息装置到综合信息平台[J];微计算机应用;2008年03期

6 ;我国车载信息产业将进入标准化轨道[J];交通标准化;2010年08期

7 邵路江;陈文彬;;上海公交车载信息设备应用管理研究[J];城市公用事业;2011年01期

8 史敏锐;;车载信息服务分析与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年01期

9 鲁义轩;;行翼通 车载信息“智慧大脑”[J];通信世界;2012年27期

10 李洁;;智能手机对车载信息服务的影响[J];通信企业管理;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建华;我国车载信息产业将进入标准化车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蒋水林;车载信息服务:下一个十亿元级市场[N];人民邮电;2010年

3 记者 吴琼;八成车企拟介入车载信息服务[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汤铭;车载信息服务搭上4G快车[N];计算机世界;2011年

5 本报记者 闵杰 刘梦洁;车载信息服务:寻求差异化切入点[N];中国电子报;2012年

6 陈杰;车载信息屏不能因噎废食[N];科技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曹婧逸;车载信息行业亟待规范[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 庞春霖 记者 赵艳秋、李映 整理;车载信息服务核心技术需合力突破[N];中国电子报;2011年

9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工程师 周焱 记者 赵艳秋、李映 整理;车载信息服务需要全覆盖高带宽网络[N];中国电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邹大斌;车载信息服务让汽车更“聪明”[N];计算机世界;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涛;面向车联网的车载信息实时感知与交互方法[D];长安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婷;基于驾驶分心行为的车载信息装置测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丹;车载信息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3 李航;基于安卓平台的车载信息交互与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许海波;车载信息平台的操作系统移植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向华;面向车载信息服务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赵国庆;A公司车载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张林;嵌入式车载信息装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周新波;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载信息平台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李伟;车载信息显示平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媛;智能型车载信息装置的自适应路径规划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9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89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