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新型结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3:30

  本文关键词:新型结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磁流变阻尼器 拉压试验 阻尼力 伪静力分析


【摘要】: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简称MRD)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理想的半主动控制阻尼器件。MRD具有可调节的阻尼特性、较宽的阻尼力调节范围、易于实现实时控制等优点,因而在结构抗震、车辆悬挂系统、海洋平台减振、桥梁斜拉索抗风振等各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MRD的研究有以下四部分内容:(1)本论文设计了一种车辆悬架用新型MRD的结构,并加工制作了6种不同阻尼间隙的样机,阻尼间隙大小分别为0.3 mm、0.5 mm、1.0 mm、1.25 mm、1.5mm和2 mm。该车辆悬架用MRD包括磁流变液(MRF)腔、蓄能腔、活塞组件和线圈组件。其中线圈组件和阻尼间隙在活塞上,该车辆悬架用MRD的下部为蓄能腔,腔内装有氮气,可补充MRD工作时MRF腔内体积的变化。(2)对所加工制作出的6种不同阻尼间隙的车辆悬架用MRD进行了拉压试验,试验机器为HT-9711 Dynamic Testing Machine试验机。输入的激励信号分别为三角信号和正弦信号,测得了阻尼间隙、频率、电流、速度对该车辆悬架用MRD阻尼力的影响。为其在1/4车辆半主动悬架硬件在环试验台和车辆悬架性能试验台上的应用做了试验验证。(3)上述车辆悬架用MRD虽能满足试验台的需要,但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外置多圆孔阻尼通道MRD。其结构在磁流变液腔体外设置多个均布圆孔阻尼通道,磁流变液通流面积大,具有零磁场条件下阻尼力小的特点。同时通过设置多个电磁线圈组件,可以提高磁场作用条件下的阻尼力,因而具有阻尼力调节范围宽的优点。(4)Bingham模型能够很好的表达MRD的阻尼特性,而且简单方便。所以基于Bingham模型,对所提出的新型外置多圆孔阻尼通道MRD进行了伪静力(或准静力)分析。推导其压力梯度方程,并求其理论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得理论解。本文研究的内容对MRD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性。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 拉压试验 阻尼力 伪静力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3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磁流变液7-9
  • 1.1.1 磁流变液的发展7
  • 1.1.2 磁流变液的力学特性7-9
  • 1.2 磁流变阻尼器9-13
  • 1.2.1 磁流变阻尼器的特点9-11
  • 1.2.2 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和发展11-13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3-15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14-15
  • 第二章 车辆悬架用MRD的结构设计与制造15-28
  • 2.1 常见MRD的结构分析15-18
  • 2.2 车辆悬架用的MRD的介绍与应用18-20
  • 2.3 车辆悬架用的MRD的基本结构20-21
  • 2.4 密封21
  • 2.5 尺寸设计21-23
  • 2.6 MRD的磁路设计23-25
  • 2.6.1 MRD的磁路设计原理23-24
  • 2.6.2 车辆悬架用MRD的磁路设计24-25
  • 2.7 MRD的工作原理25-27
  • 2.7.1 常见MRD的工作原理25-26
  • 2.7.2 车辆悬架用MRD的工作原理26-27
  • 2.8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车辆悬架用MRD的阻尼性能试验及分析28-46
  • 3.1 车辆悬架用MRD阻尼性能试验28-32
  • 3.1.1 试验用机器的介绍28-31
  • 3.1.2 试验参数的选取31-32
  • 3.2 车辆悬架用MRD三角形激励信号阻尼特性分析32-41
  • 3.2.1 车辆悬架用MRD阻尼力与时间的关系32-35
  • 3.2.2 车辆悬架用MRD阻尼力与速度的关系35-38
  • 3.2.3 车辆悬架用MRD阻尼力与间隙的关系38-41
  • 3.3 车辆悬架用MRD正弦波动态特性分析41-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新型多圆孔MRD的结构设计46-55
  • 4.1 背景技术46-47
  • 4.2 新型多圆孔MRD的基本结构47-48
  • 4.3 新型多圆孔MRD各组件的结构组成48-52
  • 4.3.1 磁流变液腔体组件48-49
  • 4.3.2 电磁线圈组件49-51
  • 4.3.3 阻尼通道的介绍51
  • 4.3.4 蓄能腔体组件51-52
  • 4.3.5 活塞组件52
  • 4.3.6 密封52
  • 4.4 磁路形成原理52-53
  • 4.5 新型多圆孔MRD的装配53
  • 4.6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新型多圆孔MRD准静力分析55-62
  • 5.1 新型多圆孔MRD的伪静态模型研究55-56
  • 5.2 新型多圆孔MRD阻尼力方程的建立56-58
  • 5.3 新型多圆孔MRD阻尼力方程求解58-60
  • 5.4 算例分析60-61
  • 5.5 总结61-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62-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阻尼器设计与试验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昊;胡海岩;;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逼近[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代华;袁刚;李一平;;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4 沙凌锋;徐赵东;李爱群;郭迎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5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8年10期

6 王昊;史小梅;;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9年12期

7 马新娜;杨绍普;刘晓星;葛占胜;;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8 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9 许利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10 徐海鹏;张红辉;余昭;;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附加刚度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娜;杨绍普;陈恩利;钱涛;;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为;程亚鹏;林庆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祥金;沈娜;;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变阻尼减振控制系统设计[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昊;胡海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清;伍晓红;胡志义;;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肖志荣;孙炳楠;;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智能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强;新型磁流变阻尼器与六轴半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平;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悬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建军;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张莉洁;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黄继;含磁流变阻尼器自动武器缓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7 张红辉;磁偏置内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史鹏飞;磁流变阻尼器的拟负刚度控制及实时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付杰;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减震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占卫;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涛;面向病理性震颤抑震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路;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仕游;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恒;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反馈手指康复训练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延平;基于磁流变阻尼器自行火炮半主动悬挂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亢国存;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和半月板的智能仿生腿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刘松;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桂腾;游梁抽油机磁流变二次精确平衡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3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