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某车型正面碰撞耐撞性与轻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0:35

  本文关键词:某车型正面碰撞耐撞性与轻量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型MPV 正面碰撞 耐撞性 轻量化


【摘要】:针对国内某款微型MPV,首先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正面100%碰撞工况数值模拟和对标,在基础模型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正面碰撞的结构耐撞性优化。然后在保证车身结构满足耐撞性要求,刚度、模态等其他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各零部件的质量,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100%正碰实车试验验证了此结构优化和轻量化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
【关键词】微型MPV 正面碰撞 耐撞性 轻量化
【基金】: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KJTD201319)资助
【分类号】:U467.14;U463.82
【正文快照】: 计划(KJTD201319)资助据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统计分析,2013年正面碰撞共发生20 718起,占总事故的10.45%,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为6 629人和26 472人,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亿元,占总事故财产损失9.75%[1]。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是汽车被动安全开发的主要内容;而汽车的轻量化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亮;刘波;马莎莎;曹洪娜;;基于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白车身优化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en Yongxin;Ma Fangwu;Zhu Zhenying;Zhang Jiyou;Yuan Liantai;;Multidimensional CAE methods for car body structure optimization[J];Engineering Sciences;2012年06期

2 徐杰;曹建国;雷刚;;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及改进[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刘宝越;侯文彬;刘斌;迟瑞丰;胡平;;轿车前风窗洞口变形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6期

4 李艳聪;张连洪;刘占稳;王栋研;李森;;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液压机上梁轻量化和刚度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5 张继伟;胡花;;基于HyperWorks的某轿车白车身刚度分析及优化[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6 郑孟;李阳;郝海舟;张健;;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白车身扭转刚度优化[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4年04期

7 郭福森;洪汉池;陈志军;王远森;;FSAE赛车车架灵敏度分析与轻量化设计[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杨飞翔;洪鹰;王刚;;基于ANSYS顶升平移装置的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05期

9 陆波;刘波;陈海波;赵雪梅;易宗华;李晓青;廖伟;;基于刚度的铝合金汽车前罩轻量化结构设计及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07期

10 詹斌;李芹;陶砾莹;;基于刚度的某客车骨架灵敏度分析与结构优化[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啸;侯文彬;毕振军;胡平;;车身骨架梁结构材料刚度特性的理论解析与数值模拟[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志亮;门永新;彭鸿;郭明涛;;基于模态和刚度的白车身优化分析[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辉宇;刘阳;;基于刚度灵敏度方法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优化分析[A];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新宇;重型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分析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2年

3 韩啸;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试验与建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越;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中多目标优化模块的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政茂;商用车驾驶室骨架轻量化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洪银;轻量化的商用车驾驶室被动安全性分析与验证[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继凯;太阳能原型车全数字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英强;基于模态综合的汽车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王腾腾;基于自动模态综合的白车身结构动态改进[D];重庆大学;2012年

7 席桂东;某轻型客车车身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姜立Z,

本文编号:840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40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9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