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影响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28 04:53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再次凸显。分析人工智能对人主体性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化理论和回应现实的双重意义。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模拟和强化了人脑的部分机能,并且它的认知和活动没有主体性,本质上依然是人脑的对象化,因此尚未对人的主体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要预见到人工智能可能对主体自身能力和主体间交往异化的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一定要坚守价值理念对技术发展的引导,防患于未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将使生产力的要素和结构得到颠覆性的改变,使人从异化劳动、物质相对稀缺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出来。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2019,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工智能时代主体性问题的凸显
二、人工智能能否成为主体
(一)人工智能只是强化和模拟了人脑的部分机能
(二)人工智能的活动和认知没有主体性
(三)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脑的对象化
三、人工智能是否异化主体
(一)人工智能对主体自身能力的异化
(二)人工智能对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异化
四、人工智能可否解放主体
(一)人工智能将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人工智能将人从“物质相对稀缺”中解放出来
(三)人工智能将人从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J]. 孙伟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共产主义[J]. 黄欣荣.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05)
[3]警惕人工智能异化、伪知识泛滥和全民娱乐对人性与文明的危害[J]. 阮朝辉.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8)
本文编号:3164839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2019,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工智能时代主体性问题的凸显
二、人工智能能否成为主体
(一)人工智能只是强化和模拟了人脑的部分机能
(二)人工智能的活动和认知没有主体性
(三)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脑的对象化
三、人工智能是否异化主体
(一)人工智能对主体自身能力的异化
(二)人工智能对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异化
四、人工智能可否解放主体
(一)人工智能将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人工智能将人从“物质相对稀缺”中解放出来
(三)人工智能将人从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J]. 孙伟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共产主义[J]. 黄欣荣.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05)
[3]警惕人工智能异化、伪知识泛滥和全民娱乐对人性与文明的危害[J]. 阮朝辉.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8)
本文编号:3164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16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