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中医状态辨识规则
发布时间:2021-04-28 07:39
中医诊断方法技术的客观化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阶段。证素辨证学中病位、病性、"证候-证素"积分等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中医诊断学走向数字化发展。状态辨识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对人体状态要素的客观、全面、动态的中医评估体系,使得中医诊断学逐步走向客观化。提出围绕要素阈值、一(少)元论、伴随表征的共同指向、三因制宜、重视"辨病"、重视"主症""重症"、重视"辨病机"七条规则,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加以转化实现,从而提升中医诊断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2020,6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七条规则理论阐述
1.1 围绕要素阈值
1.2 一(少)元论
1.3 伴随表征的共同指向
1.4 三因制宜
1.5 重视辨病
1.6 重视“主症”“重症”
1.7 重视“辨病机”
2 计算机算法的相关实现流程
2.1 构建可能诊断的候选集合
2.2 诊断结果的投票筛选
3 实际应用验证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辨”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综合运用[J]. 李书楠,李思汉,赵文,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2]当代中医病机概念的演变[J]. 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李梦琳,梁艳,刘金涛,翟双庆. 中医杂志. 2017(17)
[3]浅谈对中医一元论的认识[J]. 张鹏鸽,陈新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1)
[4]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J]. 马继征,姚乃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2)
[5]514例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与证素特点及其关系初步研究[J]. 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1)
[6]关于辨病论治的认识[J]. 马冠军. 中医杂志. 2014(07)
[7]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中的地域因素[J]. 姜枫,符林春,马建萍,彭勃,谢世平,郭会军,董永新,马秀兰,郭选贤,谢忠礼,胡研平,李青雅,李华伟,金艳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6)
[8]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J]. 朱文锋,樊新荣,姜瑞雪,唐亚平.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02)
[9]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 颜德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05)
[10]中医辨证推理思维方式的探讨[J]. 王天芳,杨维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04)
硕士论文
[1]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D]. 孙玉琴.云南中医学院 2016
[2]慢性胃炎的证素特征及其与节气、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韩木龙.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65093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2020,6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七条规则理论阐述
1.1 围绕要素阈值
1.2 一(少)元论
1.3 伴随表征的共同指向
1.4 三因制宜
1.5 重视辨病
1.6 重视“主症”“重症”
1.7 重视“辨病机”
2 计算机算法的相关实现流程
2.1 构建可能诊断的候选集合
2.2 诊断结果的投票筛选
3 实际应用验证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辨”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综合运用[J]. 李书楠,李思汉,赵文,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2]当代中医病机概念的演变[J]. 王维广,陈子杰,王慧如,李梦琳,梁艳,刘金涛,翟双庆. 中医杂志. 2017(17)
[3]浅谈对中医一元论的认识[J]. 张鹏鸽,陈新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1)
[4]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J]. 马继征,姚乃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2)
[5]514例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与证素特点及其关系初步研究[J]. 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1)
[6]关于辨病论治的认识[J]. 马冠军. 中医杂志. 2014(07)
[7]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中的地域因素[J]. 姜枫,符林春,马建萍,彭勃,谢世平,郭会军,董永新,马秀兰,郭选贤,谢忠礼,胡研平,李青雅,李华伟,金艳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6)
[8]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J]. 朱文锋,樊新荣,姜瑞雪,唐亚平.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02)
[9]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 颜德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0(05)
[10]中医辨证推理思维方式的探讨[J]. 王天芳,杨维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04)
硕士论文
[1]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D]. 孙玉琴.云南中医学院 2016
[2]慢性胃炎的证素特征及其与节气、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韩木龙.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65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16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