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物役社会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主体性和家庭——基于索恩-雷特尔现实抽象批判范式的若干讨论
发布时间:2021-07-05 20:09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劳动之于整个人类历史演进的基础性地位,认为交换以生产为前提,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商品匮乏向商品堆积这一生产语境的历史性转换,资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使得交换的地位在当代社会中进一步凸显。索恩-雷特尔认为,现实抽象筑基的交换社会逻辑既奠定了资本主义秩序合法性,也孕育了这种构序必然崩溃的要素,而这种崩溃首先将从家庭关系的解构中展开。同时,这一逻辑揭示交换在资本社会物化、异化过程中的理论架构,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主体性与家庭在当前阶段发展状况的紧密关系。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1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超限物役社会逻辑下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反思
二、超限物役社会中人的存在的历史性遭遇
三、超限物役语境下人的历史坐标及家庭的当代遭遇考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文化对社会心理的数字异化及其三重表征[J]. 唐永,贺岭峰,金桥. 学习与实践. 2018(02)
[2]西方文明的困境——后物质主义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J]. 丛日云. 探索与争鸣. 2018(01)
[3]“发现”康德先天观念综合与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关联——索恩-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初解[J]. 张一兵. 哲学研究. 2016(04)
[4]“情境主义国际”评述[J]. 姚继冰,张一兵. 哲学动态. 2003(06)
[5]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社会批判[J]. 张一兵. 教学与研究. 2001(07)
本文编号:3266744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1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超限物役社会逻辑下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反思
二、超限物役社会中人的存在的历史性遭遇
三、超限物役语境下人的历史坐标及家庭的当代遭遇考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文化对社会心理的数字异化及其三重表征[J]. 唐永,贺岭峰,金桥. 学习与实践. 2018(02)
[2]西方文明的困境——后物质主义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J]. 丛日云. 探索与争鸣. 2018(01)
[3]“发现”康德先天观念综合与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关联——索恩-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初解[J]. 张一兵. 哲学研究. 2016(04)
[4]“情境主义国际”评述[J]. 姚继冰,张一兵. 哲学动态. 2003(06)
[5]工具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社会批判[J]. 张一兵. 教学与研究. 2001(07)
本文编号:3266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26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