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而变:“AI+”时代的学习空间重构
发布时间:2021-08-04 12:46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多年来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重新定义学习空间概念与内涵,并围绕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优化融合、从校园空间到家庭和社会空间的延伸拓展、从学生个体精神世界中认知到情意内化螺旋式上升发展等三个维度重构学习空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文章来源】:中小学管理. 2018,(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时代背景, 重新建构学习空间概念及内涵
二、虚实结合: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优化融合
1. 打造高品质物理学习空间, 激发学生创新体验
2. 构建基于云环境的智慧课室, 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
3. 创设“共享型”智能图书馆, 拓展学生阅读深度与广度
三、推近及远:从学校到社会空间的拓展延伸
1. 创意组合空间, 提供学生跨学科学习物质基础
2. 开设研学课堂, 让学生的学习连接真实生活
四、由知导行:促进学生个体精神世界中由认知到情意内化螺旋式上升发展
1. 借助智能化评价, 关注学生情绪体验
2. 依托伴随式德育评价, 助力学生道德生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I+”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内容探究[J]. 张生,曹榕,陈丹,韩盼盼,齐媛.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5)
[2]被脑科学改变的教育[J]. 计琳. 上海教育. 2018(10)
[3]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 许亚锋,高红英.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1)
[4]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J]. 王允庆. 中小学管理. 2014(06)
[5]论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J]. 田晓伟. 教育研究. 2014(05)
[6]“基于脑的教育”理论述评[J]. 周加仙. 外国教育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321724
【文章来源】:中小学管理. 2018,(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时代背景, 重新建构学习空间概念及内涵
二、虚实结合: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优化融合
1. 打造高品质物理学习空间, 激发学生创新体验
2. 构建基于云环境的智慧课室, 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
3. 创设“共享型”智能图书馆, 拓展学生阅读深度与广度
三、推近及远:从学校到社会空间的拓展延伸
1. 创意组合空间, 提供学生跨学科学习物质基础
2. 开设研学课堂, 让学生的学习连接真实生活
四、由知导行:促进学生个体精神世界中由认知到情意内化螺旋式上升发展
1. 借助智能化评价, 关注学生情绪体验
2. 依托伴随式德育评价, 助力学生道德生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I+”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框架与内容探究[J]. 张生,曹榕,陈丹,韩盼盼,齐媛.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5)
[2]被脑科学改变的教育[J]. 计琳. 上海教育. 2018(10)
[3]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 许亚锋,高红英.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1)
[4]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J]. 王允庆. 中小学管理. 2014(06)
[5]论教育研究中的空间转向[J]. 田晓伟. 教育研究. 2014(05)
[6]“基于脑的教育”理论述评[J]. 周加仙. 外国教育研究. 2007(02)
本文编号:3321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32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