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

发布时间:2021-08-28 20:28
  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产业的新热点。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样态日益多元。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狂潮下,偶像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偶像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土壤。相比真人偶像,在技术想象力下,虚拟偶像更真诚、全能、专属、亲密。然而虚拟偶像的价值实现需要技术支撑,未来的虚拟偶像应当借助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成为能够实现沉浸式交互的智能化人格化偶像。在讨论虚拟偶像的技术发展范式时需反思技术的合理性。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技术引擎: 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样态持续演进
二、 文化引擎: 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拟象化
三、 虚拟偶像的价值逻辑: 更完美自我的紧密情感满足
    (一) 粉丝心理诉求: 理想自我的投射与满足
    (二) 虚拟偶像优越性: 值得信任的全能专属亲密偶像
四、 未来虚拟偶像关键技术要素: 实现沉浸互动的智能化人格化偶像
    (一) 交互沉浸感: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虚拟偶像走向线下
    (二) 智能人格化: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虚拟偶像智慧与人格
五、 反思: 虚拟偶像制造消费中人主体性的崛起与消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偶像:媒介化社会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J]. 黄婷婷.  青年记者. 2019(30)
[2]网络虚拟偶像及粉丝群体认同建构[J]. 战泓玮.  青年记者. 2019(11)
[3]全息时代偶像舞台的新生——浅析全息投影技术对舞台的影响[J]. 黄泽垚.  新媒体研究. 2018(22)
[4]网络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群体的网络互动研究——以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个案[J]. 李镓,陈飞扬.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6)
[5]基于全息光学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进展[J]. 何泽浩,隋晓萌,赵燕,曹良才,金国藩.  科技导报. 2018(09)
[6]浅谈日本动漫产业“数据库”消费模式[J]. 刘子晗.  大众文艺. 2018(07)
[7]后现代偶像的建构与解构——以“鹿晗事件”反思当下偶像崇拜现象[J]. 李志雄,侯丽杰.  传媒观察. 2018(02)
[8]当代偶像生产机制研究[J]. 仝青,程旦丹.  中国报业. 2018(02)
[9]从虚拟制造到真实消散——以“初音未来”为例论数字技术对当代人的影响[J]. 张旭.  艺术广角. 2016(06)
[10]青年亚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兴起[J]. 林品.  探索与争鸣. 2016(02)



本文编号:3369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369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