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5:11
近年来,人工智能热议不断。除去直接现实原因外,人工智能热潮背后暗含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人工智能是一个历史生成的概念,它首先发轫于古代追求劳动解放的美好夙愿,生长于近代关于身心问题的哲学之辩,实现于现代“图灵测试”的可操作化标准,“后图灵测试”时代人工智能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发展也会经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过程。人工智能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目前在问题求解、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联结主义三种研究范式之间哲学理念的转换,启示我们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须依赖三种范式的互相融合。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体现在其将劳动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建。“智能劳动”同属马克思劳动理论所关涉范畴之内。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符合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规律。马克思劳动理论时代性展现在其内含的肯定性、批判性和理想性维度,这也是我们能够将其与人工智能现实对接的理论基础。作为时代产物的人工智能,其仍属于人类“对象性活动产物”这一物质范畴。人工智能既具有时代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劳动产物的普遍性特征。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按时间维度可分...
【文章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83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工智能现象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人工智能存在论:由人工智能现象引发的哲学思考
一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直接现实原因
二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历史与逻辑必然性
三 人工智能现象的进一步追问:人工智能存在论
第二节 人工智能认识论:概念生成史
一 人工智能发轫于古代追求劳动解放的美好夙愿
二 人工智能生长于近代关于身心问题的哲学之辩
三 人工智能实现于现代“图灵测试”的可操作化标准
四 后“图灵测试”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启示
第三节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人工智能价值论:研究目标分歧及其现实应用
一 强弱人工智能的划分
二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第五节 人工智能方法论:研究范式及其哲学意蕴
一 三种研究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二 人工智能范式转换依据的哲学原理及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 劳动观念演进史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变革的问题逻辑与思想历程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内在契合智能时代之需
一 劳动被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个维度
三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时代性
第三章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回应
第一节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
一 弱人工智造成冲击人类现有就业结构的短期挑战
二 强人工智能造成动摇人类主体地位的中期挑战
三 超人工智能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远期挑战
四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劳动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视域下回应人工智能挑战的三个维度
一 劳动本体论:存在论维度
二 劳动价值论:经济维度
三 劳动幸福论:伦理维度
四 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三个诠释维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三要素理论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再回应
一 人工智能是劳动手段而非目的
二 人工智能仍属劳动对象范畴
三 人工智能是对机械性劳动资料的超越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为马克思劳动理论注入的新内涵
第一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 变革劳动者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 劳动工具获得有限的自主性
三 拓展劳动对象
第二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更加合理
二 生产者地位趋向平等
三 财富分配方式的转变
第五章 余论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一 人机交互的工作原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二 人工智能发展史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三 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四 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哲学困境及未来通途
第三节 后人类中心主义时代的人机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进步、人工智能与劳动发展——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关于科技与劳动发展关系的学术讨论综述 [J]. 薛峰,何云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1)
[2]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 [J]. 薛峰,何云峰. 重庆社会科学. 2019(09)
[3]论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支持 [J]. 王天恩.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4]人工智能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J]. 成素梅.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5]人工智能与人工体能的哲学比较 [J]. 肖峰.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6]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 [J]. 张燕平,朱志明. 教育评论. 2019(03)
[7]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 [J]. 欧阳英. 世界哲学. 2019(02)
[8]人工智能:一种意识形态视角 [J]. 沈江平. 东南学术. 2019(02)
[9]人工智能的人学反思——马克思机器观的一种考察 [J]. 庄忠正. 东南学术. 2019(02)
[10]智能时代的人-机-人关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J]. 常晋芳. 东南学术. 2019(02)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D]. 聂阳.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机器与语言[D]. 徐愚.中共中央党校. 2016
硕士论文
[1]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反思[D]. 张文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48705
【文章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83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工智能现象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人工智能存在论:由人工智能现象引发的哲学思考
一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直接现实原因
二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历史与逻辑必然性
三 人工智能现象的进一步追问:人工智能存在论
第二节 人工智能认识论:概念生成史
一 人工智能发轫于古代追求劳动解放的美好夙愿
二 人工智能生长于近代关于身心问题的哲学之辩
三 人工智能实现于现代“图灵测试”的可操作化标准
四 后“图灵测试”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启示
第三节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人工智能价值论:研究目标分歧及其现实应用
一 强弱人工智能的划分
二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第五节 人工智能方法论:研究范式及其哲学意蕴
一 三种研究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二 人工智能范式转换依据的哲学原理及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 劳动观念演进史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变革的问题逻辑与思想历程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内在契合智能时代之需
一 劳动被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个维度
三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时代性
第三章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回应
第一节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
一 弱人工智造成冲击人类现有就业结构的短期挑战
二 强人工智能造成动摇人类主体地位的中期挑战
三 超人工智能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远期挑战
四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劳动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视域下回应人工智能挑战的三个维度
一 劳动本体论:存在论维度
二 劳动价值论:经济维度
三 劳动幸福论:伦理维度
四 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三个诠释维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三要素理论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再回应
一 人工智能是劳动手段而非目的
二 人工智能仍属劳动对象范畴
三 人工智能是对机械性劳动资料的超越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为马克思劳动理论注入的新内涵
第一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 变革劳动者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 劳动工具获得有限的自主性
三 拓展劳动对象
第二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更加合理
二 生产者地位趋向平等
三 财富分配方式的转变
第五章 余论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一 人机交互的工作原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二 人工智能发展史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三 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四 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哲学困境及未来通途
第三节 后人类中心主义时代的人机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进步、人工智能与劳动发展——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关于科技与劳动发展关系的学术讨论综述 [J]. 薛峰,何云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1)
[2]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 [J]. 薛峰,何云峰. 重庆社会科学. 2019(09)
[3]论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支持 [J]. 王天恩.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4]人工智能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J]. 成素梅.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5]人工智能与人工体能的哲学比较 [J]. 肖峰.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4)
[6]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 [J]. 张燕平,朱志明. 教育评论. 2019(03)
[7]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人工智能的意义 [J]. 欧阳英. 世界哲学. 2019(02)
[8]人工智能:一种意识形态视角 [J]. 沈江平. 东南学术. 2019(02)
[9]人工智能的人学反思——马克思机器观的一种考察 [J]. 庄忠正. 东南学术. 2019(02)
[10]智能时代的人-机-人关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J]. 常晋芳. 东南学术. 2019(02)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D]. 聂阳.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机器与语言[D]. 徐愚.中共中央党校. 2016
硕士论文
[1]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反思[D]. 张文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48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54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