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18 15:29

  本文关键词: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大学》 2006年

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

刘俊  

【摘要】: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和社会的变化是深刻的,对人工智能进行哲学思考,能更好指导人类实践,使人工智能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价值,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哲学的高度与角度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是人类认识重心转移、认识方法改变、认识内容深化的历史必然产物。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引起了认识论的深化,促进了辩证法的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虚拟社会,可以把虚拟社会理解为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一种扩展与进化。虚拟社会对道德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虚拟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尤为重要和紧迫。只有把社会道德的普遍性与虚拟社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社会成为人类向前发展的积极动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N02
【目录】:

  • 引言6-7
  • 第一章 人工智能的哲学探析7-23
  • 一、人工智能产生的历史必然性7-12
  • 1. 人类认识向主体进军的重要力量8-9
  • 2. 人类认识向总体化、系统化发展的客观需要9-10
  • 3. 人类认识内容跨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0-12
  • 4. 智力解放的重要工具12
  • 二、智能模拟的哲学基础和人工智能的局限12-18
  • 1. 智能模拟的哲学基础12-15
  • 2. 人工智能的局限15-18
  • 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及其社会影响18-23
  • 1. 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18-21
  • 2. 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21-23
  • 第二章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产物——虚拟社会23-34
  • 一、什么是虚拟社会23-24
  • 二、虚拟社会的特点24-26
  • 1. 交往范围的无限制性24
  • 2. 人际交往中的匿名性24-26
  • 3. 人际互动中的人格多元性26
  • 三、虚拟世界一是波普尔的世界3 的一种扩展与进化26-34
  • 1.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概述27-28
  • 2. 虚拟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的同构性28-29
  • 3. 虚拟世界是波普尔世界3 的扩展与进化29-34
  • 第三章 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34-48
  • 一、虚拟社会对道德观念的影响34-39
  • 1. 虚拟社会给道德建设创造的机遇34-36
  • 2. 虚拟社会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挑战36-39
  • 二、虚拟社会道德构建的重要性39-41
  • 1. 有助于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39
  • 2. 促使人们道德意识的丰富39-40
  • 3. 有助于形成许多网络主体所认同的价值取向40
  • 4. 有助于激发现代人的开放性思想和创新意识40-41
  • 5. 有助于虚拟网络技术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41
  • 三、虚拟社会道德构建的原则41-44
  • 1. 无害原则42
  • 2. 自主原则42-43
  • 3. 知情原则43
  • 4. 正义原则43
  • 5. 互惠互利与尊重原则43-44
  • 6. 可持续发展原则44
  • 四、构建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的对策44-48
  • 1. 提高主体认识水平44-45
  • 2. 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整45-46
  • 3. 加强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的自律约束机制46
  • 4.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制度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2-53
  • 致谢53-54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4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妍;;烟花使者[J];男生女生(金版);2003年05期

    2 ;襄樊学院教授、博士风采 张俊教授[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万增奎;;网络双重人格剖析[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4 林贵长;;儒家“君子精神”与虚拟生活伦理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5 莉莲;;老婆叫我网虫[J];东方剑;2011年09期

    6 彭丽花;;挑战与创新——对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文倩;王永滨;黄厚宽;;本科阶段《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建树;涂亚庆;汪运芬;刘伟华;;军用油料调拨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探索[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许延清;梅忠武;范晓敏;陈玉魁;缪学军;;人工智能技术在测井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田馨;;人工智能技术与模糊推理[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秦昆;孔令桥;许凯;;智能空间信息处理课程体系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海旺;薛朝改;黄建国;;基于人工智能的VVA平台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张莲芳;;人工智能在后勤领域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8 赵刚;顾亚竹;郭辉明;庄春华;;多功能智能型航次计划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9 程朴;张建平;江见鲸;;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A];交通土建及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包国峰;张喜雨;季克峰;;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探索[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记者 余东明;[N];法制日报;2010年

    3 穆永朋;[N];解放军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陆爱红;[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詹晓;[N];华夏时报;2011年

    6 吉林省网管中心主任 张育新;[N];吉林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马世忠;[N];格尔木日报;2011年

    8 张慧;[N];太原日报;2011年

    9 四川乐山市国资委 宋波;[N];人民邮电;2011年

    10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郑亚楠;[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代勇;油气地质异常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龚毅光;汽车产品审核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歧强;生产过程的智能决策与调度[D];浙江大学;1998年

    4 陈为化;基于风险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与预防控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石照辉;颌面战创伤救治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何勇军;大坝安全监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7 田瑞;应急交通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全明;非参数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土空间变异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魏连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地下水系统参数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杨长保;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D];新疆大学;2006年

    2 曹海东;网络“虚拟社会”综合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武笔;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蔡振磊;虚拟社会网络监管体制的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鹏程;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6 董凤娟;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张旭;我国虚拟社会管理路径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郑云;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津乐;“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吴英;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97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