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基于CT扫描的花岗岩三维数值试件重构模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12 20:34

  本文选题:花岗岩 切入点:CT 出处:《固体力学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岩石细观结构控制宏观破裂模式,建立一种表征岩石细观结构的数值模型重构方法并能够嵌入到力学模型中计算岩石破坏过程应力分布,对于揭示岩石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花岗岩试件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先进的CT技术获取试件内部结构切片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基于CT图像的花岗岩试件结构的识别和表征,基于矢量化方法和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3D建立了花岗岩三维数值试件,对花岗岩试件单轴压缩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试验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基于CT扫描的花岗岩数值试件真实表征了岩石细观结构,所以力学模拟得到的破裂模式与室内物理实验得到的破裂模式相似,同时能够解译岩石破裂力学机理,为深入研究岩石、复合材料等力学特征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Abstract]:The meso-structure of rock controls the macroscopic fracture model and establishes a numerical model re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an be embedded in the mechan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rock failure proces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rock failure. In this paper, we take granite specim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obtain the slice imag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ecimen with the help of advanced CT technology. The recogn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nite specimen structure based on CT image are realized by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vectorization method and the rock fracture process analysis system (RFPA3D),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pecimens of granite are established.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fracture process of granite specimen is simulated. By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physical test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granite specimen based on CT scanning truly represents the meso-structure of the rock. Therefore, the fracture mode obtained by mechanical simul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by laboratory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it can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of rock fracture mechanics,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for further study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4050,U160223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项目(SKLGP2014K01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145021)资助
【分类号】:TP391.41;TU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精度CT实验室建成[J];化石;2011年03期

2 赵永贵;地震CT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科技导报;1999年06期

3 黄文勇;地面地震CT在某核电厂勘测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2000年04期

4 拜湃;梁峥;;为地球做“CT” 寻找石油藏身地[J];报林;2009年01期

5 唐英杰;葛为中;;井间电阻率CT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2期

6 丁卫华;陈厚群;尹小涛;刘少聪;张健;冯雨;;类岩石材料CT动载试验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7 彭成斌,陈槞;衍射地震CT技术的数值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5期

8 涂善波;毋光荣;裴少英;;弹性波CT在大坝截渗墙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9 段成龙;阎长虹;许宝田;吴焕然;邹明阳;;跨孔地震CT技术在地铁工程施工溶洞探测方面的应用[J];地质论评;2013年06期

10 吴岩;顾汉明;刘铁;曹哲明;;电磁波CT在碳酸盐岩缝洞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殷宗军;朱茂炎;;同步辐射硬X射线相衬微CT在化石胚胎学中的应用[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永贵;郭鸿;李勤;靳洪晓;;地震吸收CT方法及其工程应用[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赵永贵;李勤;郭鸿;靳洪晓;;地震CT的新技术及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刁顺;许云;;地震衍射CT中的弹塑性力学问题[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钱复业;赵璧如;张洪魁;卢军;卢庸;赵玉林;李正南;毛桐恩;史铁生;;地面电探CT技术的提出及多道分布式数采遥测系统试验[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靳洪晓;李耀刚;赵永贵;宋继信;周振鸿;;石宝寨山体保护中的地震CT应用[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任建喜;葛修润;;三峡裂隙花岗岩卸围压破坏过程CT试验[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毛先进;陈绍青;杨玲英;陈刚;;地震CT技术在复杂岩溶坝基渗漏探测工程中的应用[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朱文仲;冷元宝;赵志忠;王锐;;电阻率CT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地震CT技术洞悉岩溶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刘如春;“跨孔地震CT”为大型建筑探路[N];广东科技报;2002年

3 何开胜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CT与雷达,升级大坝“安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记者 秦幸福 特约记者 高广超;地球“CT”成功揭示特大隐伏铁矿[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刘如春;地震CT技术显威岩溶勘察[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荣宁;地震CT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征宇;电阻率跨孔CT探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李燕芳;高温后花岗岩岩爆的声发射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4 王玉海;井地地震CT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周世才;非贯通细观节理介质CT实验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讨论[D];天津大学;2004年

6 汤世铖;双轴受压花岗岩触发型岩爆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0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0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