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喷墨打印机理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喷墨打印 切入点:陶瓷构件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喷墨打印作为3D打印的一种工艺和方法,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加工柔性高、制造周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喷墨打印技术已成为陶瓷构件成形的研究热点之一。要成功地打印陶瓷构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打印墨水的流变学特性、稳定液滴的形成因素、打印液滴的定位精度、咖啡环的消除与抑制。综述了压电喷墨打印陶瓷构件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陶瓷墨水特性以及压电脉冲参数对稳定液滴形成的影响,液滴的下落过程及其撞击基板的位置精度分析,干燥过程中咖啡环的产生和消除,液滴形成过程中的数值模拟,以及现阶段喷墨打印在陶瓷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喷墨打印在陶瓷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Abstract]:As a kind of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3D printing methods, has high utilization rate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of high flexibility,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manufacturing cycle. In recent years,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of ceramic components forming. To successfully print ceramic components, must meet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printing ink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of droplets, stability factor, print the droplet positioning accuracy, elimin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the coffee r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 components of ink-jet prin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ink properties of ceramics and piezoelectric parameters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pulse number on droplet formation, analysis process of falling droplets and the position accuracy of impact the substrate, and eliminate the coffee ring produced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roplet format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present ink-jet printing on ceramic; finally, the inkjet printing in the Tao The application of porcelain has been looked forward to.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307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320212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E2017202296)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17211808D)资助项目
【分类号】:TP391.73;TQ17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洁;陈雪莉;王辅臣;龚欣;;撞击液滴形成的液膜边缘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王四芳;兰忠;彭本利;白涛;马学虎;;超疏水表面液滴合并诱导弹跳现象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S1期
3 郑振安;;一种高效率的液滴分离装置——盒式分离器[J];化肥设计;1983年03期
4 吕砚山,张进明,苏自来;液滴尺寸与带电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5 赵宗昌;尹曹勇;;湍流分散体系中液滴破碎频率模型的黏性修正[J];化工学报;2006年12期
6 崔洁;陆军军;陈雪莉;龚欣;于遵宏;;液滴高速撞击固体板面过程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8年05期
7 张丽丽;史岩彬;王仁人;;液滴干燥过程的模拟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4期
8 杨利民,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搅拌槽内的液液湍流分散(Ⅲ)——液滴分裂速率[J];化学工程;1987年02期
9 Ю.Н.Лебедев;潘晓言;;采用弦丝式液滴捕集元件的高效分离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89年02期
10 魏淑娟;;液滴指示器[J];油田地面工程;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周源;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液滴热碎化机理及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璜;多液滴运动和碰撞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王志超;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霍元平;荷电液滴破碎机理及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6 范增华;基于疏水表面冷凝和振动粘着控制的微对象操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兵兵;电场下液滴界面输运与传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严启凡;流动聚焦液滴生成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张博;液滴润湿行为与表面微纳结构关系的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饶莉;液—液分散体系中液滴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方;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液滴检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聚结特性及高压静电破乳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李艳斌;工业厂房中敞口槽散发纯水液滴的蒸发和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慧;液滴在随机粗糙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苏凤婷;基于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雷庆;液滴与疏水和超疏水固体表面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伍福璋;微米级别因素对动态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志江;基于液滴喷射技术的塑料增材制造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8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1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