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特征和局部联合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
本文选题:机器视觉 切入点:目标跟踪 出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目标跟踪容易受到遮挡、形变和光照变化影响的问题,在粒子滤波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和局部联合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利用HSV空间建立目标的颜色表观模型;利用增强的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建立目标的纹理表观模型,并用局部联合稀疏编码表示。综合颜色和纹理特征计算候选区域与目标的相似性,并利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目标当前状态。每2帧判断一次目标表观模型是否需要更新,减少了因频繁更新目标造成的累积误差。利用visual tracker benchmark数据集与其他4种跟踪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整体精确度和成功率分别为83.5%和79.6%。本文算法在存在遮挡、形变和光照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稳定地跟踪目标。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arget tracking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occlusion, deformation and illumination change, a target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feature and local joint sparse representation is propos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article filter. The color representation model of the targe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HSV space. An enhanced centrosymmetric local binary model is used to build the texture model of the target, and the local joint sparse coding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andidate region and the target by combining the color and texture features. Using the maximum posterior probability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arget, every 2 fram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arget model needs to be updated or not. The cumulative error caused by frequent updating of targets is reduc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isual tracker benchmark dataset and the other four tracking algorith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lobal accuracy and success rate of this algorithm are 83.5% and 79.6 respectively. The algorithm can track the target accurately and stab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cclusion deformation and illumination chang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3060,61673294)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鹏;王朔中;;基于稀疏表示的密写编码[J];电子学报;2007年10期
2 李映;张艳宁;许星;;基于信号稀疏表示的形态成分分析:进展和展望[J];电子学报;2009年01期
3 赵瑞珍;王飞;罗阿理;张彦霞;;基于稀疏表示的谱线自动提取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7期
4 杨蜀秦;宁纪锋;何东健;;基于稀疏表示的大米品种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史加荣;杨威;魏宗田;;基于非负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05期
6 高志荣;熊承义;笪邦友;;改进的基于残差加权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朱杰;杨万扣;唐振民;;基于字典学习的核稀疏表示人脸识别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2年05期
8 张疆勤;廖海斌;李原;;基于因子分析与稀疏表示的多姿态人脸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05期
9 李正周;王会改;刘梅;丁浩;金钢;;基于形态成分稀疏表示的红外小弱目标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3年04期
10 胡正平;赵淑欢;李静;;基于块稀疏递推残差分析的稀疏表示遮挡鲁棒识别算法研究[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学东;郭宝兰;;基于纹理特征的版式识别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殷积东;刘博;王少辉;;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关联规则的腐蚀区域纹理特征检测算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C];2010年
3 秦钟;;基于纹理特征的车辆分割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建新;周晨波;于文英;;利用纹理特征分析激光散斑图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樊亚翔;孙浩;周石琳;邹焕新;;基于元样本稀疏表示的多视角目标识别[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C];2013年
6 王宇生;陈纯;;一种用于图像检索的纹理特征[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7 龚红菊;姬长英;;基于纹理特征的麦穗产量测量方法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常哲;侯榆青;程涛;李明俐;刘黎宁;;综合颜色和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9 秦健;李涛;;基于Contourlet变换提取云的旋转不变纹理特征[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10 张树恒;阳维;廖广姗;王莲芸;张素;;基于形状和纹理特征的致敏花粉显微图像识别[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骜;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2 李进明;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姚明海;视频异常事件检测与认证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瑾;基于稀疏表示的数据收集、复原与压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薛明;基于稀疏表示的在线目标跟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程广涛;基于压缩感知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黄丹丹;基于稀疏表示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赵淑欢;欠完备采样环境下面向数据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9 刘海仓;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超分辨率与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项凤涛;基于稀疏表示与优化的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文;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雪青;Shearlet变换和稀疏表示相结合的甲状腺结节图像融合[D];河北大学;2015年
3 吴丽璇;基于稀疏表示的微聚焦X射线图像去噪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孝磊;基于图像分块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黄志明;基于辨别式稀疏字典学习的视觉追踪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铃华;非约束环境下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应艳丽;基于低秩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梁晓捷;基于网络摄像头与稀疏表示分类法的实时人脸识别系统应用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9 陈蒙;基于稀疏表示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10 袁文;基于稀疏表示的行人检测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3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162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