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软件论文 >

立体视差全局最优估计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09:09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通信以及视频编码等各种研究领域的不断进步,立体视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立体匹配技术是一种通过寻找同一场景在不同视角图像中的相同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并由此获得视差图,重建场景三维模型的技术。回顾近几十年的双目立体匹配的技术发展,早期的研究者逐点进行分立的研究,意图为每一个像素点找到其最佳匹配,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马尔科夫随机场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其理论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和图像处理领域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两种目前较为主流的算法动态规划和置信传播算法,并分别优化,以期获得更好的算法效果和更快的算法速度。本文分析了动态规划算法在立体匹配领域中的应用,并根据动态规划的特性配合针对性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步骤。该算法使用左右图分别作为主视图,计算匹配代价后迭代计算对应的视差图,修正误匹配点后得到精确的视差图。其中,计算匹配代价同时考虑像素相似度和纹理相似度,迭代过程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兼顾速度和精确度,并针对动态规划算法的条纹特性以及同一扫描线上的精确度不对等,使用插值优化算法提取左右视差图的高精度区域合成最终的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动态规划算法相比,基于插值优化的动态规划立体匹配算法在遮挡区域表现优异,并且依然保持不变的时间复杂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升降采样的金字塔优化的置信传播算法。通过分析置信传播算法的理论基础,针对置信传播算法的大量冗余迭代所带来的高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了金字塔优化,有效减少了算法占用的冗余空间和计算时间。本文提出了基于置信传播的序列图像快速立体匹配视差估计算法。序列图像本身拥有几乎一致的背景,在序列图像的立体匹配中直接使用上一帧的视差图作为当前帧的迭代起始将会大大加快迭代的速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相比单帧图像的置信传播立体匹配,速度上有较大提升,同时算法效果并未下降。
文内图片:图2.1人眼立体视觉示意图逡逑9逡逑
图片说明: 人类使用双眼观察实际空间中的物体时,空间中的物体反射可见光进入左右眼的,逡逑在左右眼视网膜上成像,其中左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偏右,有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偏左。逡逑如图2.1所示,图中,Al,A2等点所在的直线为eA示器的屏幕,x轴为人眼所在的逡逑横线,A,B,C三点分别为投影在屏幕前,屏幕后以及屏幕上的前后景。由图中所逡逑示可以发现:逡逑i邋L逡逑y逡逑<P邋B逡逑/逡逑/逡逑j逡逑A1邋A2逡逑-邋I逦^逦jy ̄逡逑\\邋A逡逑/邋/逡逑\邋\逡逑\邋/邋\邋!逡逑逦r逦1逦v逦匕逡逑(-e,0)逦(e,0)逡逑图2.1人眼立体视觉示意图逡逑9逡逑
文内图片:图3-1基于动态规划的最短路径算法示例逡逑
图片说明: 逑图3-1基于动态规划的最短路径算法示例逡逑图3-1为一张路径图,数字0-9表征的是不同的点位,点位之间连线上有数值表逡逑示路径长度,或称为代价。为了寻找最短的从0到9的路径,由于此处数据量较小,,逡逑可以使用枚举法将所有的路线枚举出来,依次计算每一条路线的长度,从而找到最短逡逑路径。不过枚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重复计算的成分,而将重复计算的结果进行储存,逡逑反复调用便成为了动态规划的初步思路。逡逑使用动态规划解决这个叫题的一般思路如下:逡逑从终点倒推,我们记cost(n)为该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的路径长度,记m逡逑点上逡逑cost(8)邋=邋3逦(3-1)逡逑cost(7)邋=邋7逦(3-2)逡逑以上两式是显而易见的,终点到点7,8的距离分别为3和7。逡逑cost(6)邋=邋min(cost(8)邋+邋C68,邋cost(7)邋+邋C67)邋=邋cost(8)邋+邋C68邋=邋8邋path[6]邋=邋8逡逑(3-3)逡逑上式(3-3)表示6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从点6和点7之间的连线以及点6和点8之间逡逑的连线中选择较小的一项。由于点6和点7不连通,故两者的距离视为00。故选择点逡逑6的上线为点8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利民,谷士文,孙星明;基于免疫算法的立体匹配[J];计算机工程;2001年05期

2 王肇捷,黄文剑;立体匹配的免疫算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1年04期

3 夏利民;谷士文;沈新权;孙星明;;一种新颖的立体匹配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1年04期

4 王小芳;闫光荣;雷毅;;彩色镜像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18期

5 裴明涛;刘鹏;;一种基于图割的快速立体匹配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卢思军;唐振民;郭龙源;卢阿丽;;采用模糊判别的自适应多窗口立体匹配[J];工程图学学报;2009年06期

7 李洪海;;一种改进的快速立体匹配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年04期

8 林川;潘盛辉;韩峻峰;谭光兴;李梦和;;基于区域的立体匹配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8期

9 胡楠;;立体匹配技术发展研究[J];信息通信;2012年05期

10 李竹林;张根耀;;基于特征的宽基线立体匹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慧洁;雷彦章;姜宏志;;基于投影栅相位的立体匹配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晓丽;徐光柱;雷帮军;孙水发;冯德鸿;;立体匹配技术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跃宗;刘冲;李德胜;;彩色显微图像立体匹配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4 付丽琴;韩焱;;基于立体匹配技术的射线图像三维信息重建技术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竹林;赵宗涛;王文发;马燕;;一种缺失摄像机标定参数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周秀芝;王润生;;基于自适应窗口的稠密立体匹配[A];立体图象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贾涛;陈涛;杨润奎;;基于仿射不变量的长基线立体匹配[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左森;郭晓松;万敬;郭君斌;;Graph Cuts及其在立体匹配中的应用[A];立体图象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刚;曾荣盛;韩建涛;陈曾平;;基于双向SIFT的未标定图像的立体匹配[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郁梅;董海涛;蒋刚毅;;基于视差插值与相似度的多视点视差估计算法[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PALADIN;动态规划算法设计[N];电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康;基于图像深度感知中的立体匹配和深度增强算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黄经州;高分辨率近似纹理图像立体匹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柴登峰;面向三维可视通讯的立体匹配方法[D];浙江大学;2006年

4 卢思军;立体匹配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腾;基于多通道置信度传播算法的航空核线影像稠密立体匹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李莉;基于偏微分方程的立体匹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裴伟;显微立体匹配及非接触无损快速三维测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葛亮;图像建模中立体匹配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耿英楠;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正东;计算机视觉中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翔;立体视差全局最优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张鑫;立体视觉重构中的遮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3 王龙;摄像机标定与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刘荣军;宽基线密集立体匹配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守信;基于立体匹配片的国产卫星影像无缝立体测图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庞星;双目立体匹配的理论研究及算法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夏凯;双目视觉立体匹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侃;人体头部姿态参数测量[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9 龚文彪;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及其硬件化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邱明R

本文编号:2515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2515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