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APP声音界面中的交互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2:04
本文是基于手机APP声音界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寻找出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移动设备,所以针对手机的声音界面研究就必须要以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为第一导向,本文研究是依据“人性化”原则来进行声音界面的交互方式探索。声音界面就是利用人的听觉感官进行人与手机的操作,通过对声音界面的研究,发现与视觉界面的协作是让用户感到最自然、最舒适的交互方式。但这二者是如何引起用户在心理认知上的感受,本文通过联觉效应来进行探索。本课题借鉴前人已研究的声音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声音的概念、分类、属性进行归纳分析,再对视觉界面中的元素进行简要总结,提取出声音中的音色和视觉中的色彩,通过联觉寻找二者的关联性并结合实验进行印证。根据上述的基本思路,首先阐述了声音界面研究的意义与目的,详实单一感觉通道存在的弊端,而视听结合的方式才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接下来,通过文献资料阅读,归纳总结声音界面和视觉界面结合的可靠依据;通过联觉理论的引导,设定色彩与声音的关联界面,研究其如何建立并对交互方式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确定色彩与声音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且能够影响情感;最后将...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声音界面的关联性研究62.1.2声音的分类在声音界面中声音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从自然的角度考虑,可分为:自然声音、乐音和语音;从人类对于声音的认知角度考虑,可分为:具象、抽象声音两种;从声音内容角度考虑,有语音和非语音两种形式,关于不同角度下声音分类的具体关系,如图2.1所示。图2.1不同角度下声音分类的具体关系Figure2.1specificrelationshipsofsoundclassificationfromdifferentangles本篇论文是基于手机APP的研究,所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声音内容角度上,也就是非语音和语音形式。根据图2.1可知,非语音包含自然声音和乐音,自然声音也可以被称为真实世界的声音,它不是由人创造且不包含情感,因此,它在基于声音界面的非语音使用上就存在着问题:尽管人类对于自然声音是很容易进行解析的,并且通过它所携带的信息能够对周围事物的状态、数量可以进行判断,但是想要获取自然声音几乎只能是通过采集的方式,而且它在表述信息上很难形成层次感,这导致它在非语音使用中存在局限性。乐音是通过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它是由人创造且蕴含着情感,但是,乐音在非语音的使用上也同样存在着问题:首先乐音的使用还不具备很完善的规范和理论指导,通常是借由音乐方面的理论,其次它对于用户的过高依赖性局限了其使用价值的提升,但是乐音能够很容易使初学者建立映射,并且同一种乐音在音调不同的情况下,所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乐音在情感表达上的广度。而乐音与自然声音不同的是:对于自然声音我们更关注的是发声的声源,而对于乐音更受关注的是用户的反应,因此,自然声音和乐音在非语音的使用上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使用。
第二章声音界面的关联性研究82.2声音的特征分析声音作为一种区别于视觉元素的听觉元素,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维度,每一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质感。我们借由黑格尔对声音的看法:“是一种随生随灭,而且自生自灭的外在现象,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额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5]声音是点、线,不是面,也不是立体,所以它不能在空间中展开,但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与内心感受中。2.2.1物理特征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去探讨声音的特征:从物理声学的角度来看,声音包括频率、振幅和谐波;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看,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见图2.2。图2.2对应关系图Figure2.2correspondingdiagramofrelation响度也被称为音量,它是根据振幅与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在声音界面的使用中,它是一个相对用处较小的参数,由于环境、用户感受的不同,对于音量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所以通常用户希望能够自由的控制音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音量的设定要根据人耳听觉的承受范围作为标准;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和音调的变化成正比,另外,对于音调的分配需要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它们的比例搭配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让用户感觉自然、流畅;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它是指不同声音的频率表现在波形上是具有独特的特征。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和结构不同都具有不同的音色,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声,这是因为不同的泛音总是可以组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以走向听觉文化——听觉的时空突破与审美主体性讨论[J]. 王樱子. 文化研究. 2018(01)
[2]色彩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运用[J]. 甄真. 现代装饰(理论). 2015(11)
[3]联觉的发展与习得[J]. 李佳源.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4]移动交互界面拟物化设计解读[J]. 王怡,赵钢. 包装工程. 2013(18)
[5]联觉的认知神经机制[J]. 程大志,隋光远,陈春萍.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6]听觉显示研究与应用[J]. 喻耀华,刘正捷. 计算机科学. 2008(06)
[7]基于非语音声音的听觉用户界面研究[J]. 方志刚,胡国兴,吴晓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06)
[8]中枢神经系统视-听整合现象[J]. 李先春,李新建. 生物学教学. 2003(08)
[9]听觉界面的声音使用[J]. 李清水,方志刚,沈模卫,陈育伟. 人类工效学. 2001(04)
[10]人听皮层功能和重组的神经磁学研究[J]. 徐进,刘铤,汪若峰.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02)
博士论文
[1]声音体验[D]. 芦影.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声音增强移动用户界面研究[D]. 喻耀华.大连海事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星座文化研究[D]. 张庆杰.苏州大学 2018
[2]基于联觉的视听用户界面对软件可用性影响的研究[D]. 高亮.湖南大学 2017
[3]基于软件界面交互性的声音设计研究[D]. 宋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听觉界面及其应用开发平台的实现[D]. 李清水.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01355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声音界面的关联性研究62.1.2声音的分类在声音界面中声音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从自然的角度考虑,可分为:自然声音、乐音和语音;从人类对于声音的认知角度考虑,可分为:具象、抽象声音两种;从声音内容角度考虑,有语音和非语音两种形式,关于不同角度下声音分类的具体关系,如图2.1所示。图2.1不同角度下声音分类的具体关系Figure2.1specificrelationshipsofsoundclassificationfromdifferentangles本篇论文是基于手机APP的研究,所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声音内容角度上,也就是非语音和语音形式。根据图2.1可知,非语音包含自然声音和乐音,自然声音也可以被称为真实世界的声音,它不是由人创造且不包含情感,因此,它在基于声音界面的非语音使用上就存在着问题:尽管人类对于自然声音是很容易进行解析的,并且通过它所携带的信息能够对周围事物的状态、数量可以进行判断,但是想要获取自然声音几乎只能是通过采集的方式,而且它在表述信息上很难形成层次感,这导致它在非语音使用中存在局限性。乐音是通过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它是由人创造且蕴含着情感,但是,乐音在非语音的使用上也同样存在着问题:首先乐音的使用还不具备很完善的规范和理论指导,通常是借由音乐方面的理论,其次它对于用户的过高依赖性局限了其使用价值的提升,但是乐音能够很容易使初学者建立映射,并且同一种乐音在音调不同的情况下,所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乐音在情感表达上的广度。而乐音与自然声音不同的是:对于自然声音我们更关注的是发声的声源,而对于乐音更受关注的是用户的反应,因此,自然声音和乐音在非语音的使用上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使用。
第二章声音界面的关联性研究82.2声音的特征分析声音作为一种区别于视觉元素的听觉元素,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维度,每一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质感。我们借由黑格尔对声音的看法:“是一种随生随灭,而且自生自灭的外在现象,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额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5]声音是点、线,不是面,也不是立体,所以它不能在空间中展开,但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与内心感受中。2.2.1物理特征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去探讨声音的特征:从物理声学的角度来看,声音包括频率、振幅和谐波;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看,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见图2.2。图2.2对应关系图Figure2.2correspondingdiagramofrelation响度也被称为音量,它是根据振幅与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在声音界面的使用中,它是一个相对用处较小的参数,由于环境、用户感受的不同,对于音量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所以通常用户希望能够自由的控制音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音量的设定要根据人耳听觉的承受范围作为标准;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和音调的变化成正比,另外,对于音调的分配需要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它们的比例搭配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让用户感觉自然、流畅;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它是指不同声音的频率表现在波形上是具有独特的特征。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和结构不同都具有不同的音色,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声,这是因为不同的泛音总是可以组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以走向听觉文化——听觉的时空突破与审美主体性讨论[J]. 王樱子. 文化研究. 2018(01)
[2]色彩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运用[J]. 甄真. 现代装饰(理论). 2015(11)
[3]联觉的发展与习得[J]. 李佳源.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4]移动交互界面拟物化设计解读[J]. 王怡,赵钢. 包装工程. 2013(18)
[5]联觉的认知神经机制[J]. 程大志,隋光远,陈春萍.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6]听觉显示研究与应用[J]. 喻耀华,刘正捷. 计算机科学. 2008(06)
[7]基于非语音声音的听觉用户界面研究[J]. 方志刚,胡国兴,吴晓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06)
[8]中枢神经系统视-听整合现象[J]. 李先春,李新建. 生物学教学. 2003(08)
[9]听觉界面的声音使用[J]. 李清水,方志刚,沈模卫,陈育伟. 人类工效学. 2001(04)
[10]人听皮层功能和重组的神经磁学研究[J]. 徐进,刘铤,汪若峰.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02)
博士论文
[1]声音体验[D]. 芦影.中央美术学院 2017
[2]声音增强移动用户界面研究[D]. 喻耀华.大连海事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亚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星座文化研究[D]. 张庆杰.苏州大学 2018
[2]基于联觉的视听用户界面对软件可用性影响的研究[D]. 高亮.湖南大学 2017
[3]基于软件界面交互性的声音设计研究[D]. 宋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听觉界面及其应用开发平台的实现[D]. 李清水.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0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60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