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下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7 17:44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微课正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产物,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加强教育的时代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论文对自主学习下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选取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和“原电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结合微课设计原则,设计制作了概念讲授型、解题型和实验演示型等三种类型共7个微课视频案例,并进行微课应用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成绩、问卷调查及访谈检验微课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微课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延伸课堂时空,丰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共分为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对微课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国内外微课研究的情况,微课的含义、特点,说明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进行自主学习概念界定,分析微课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终身学习理论。第三章阐述微课的类型、微课设计原则和微课录制方式等;依据微课设计理论,选择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别设计和录制了概念讲授型、实验演示型和解题技巧型微课案例,并提出不同类型微课的教学策略。第四章研究微课案例的...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选题依据
1.1.1 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微课程
1.1.2 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传统视频教学资源的弊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课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微课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微课概述
1.3.1 微课含义
1.3.2 微课特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意义
1.5.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5.2 提高教师水平发展
1.5.3 提高教学效果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自主学习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终身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3.1 微课类型
3.2 微课设计原则
3.2.1 以学生为中心
3.2.2 趣味性
3.2.3 时间恰当
3.2.4 内容精准
3.2.5 教学完整
3.2.6 资源共享
3.3 微课设计流程
3.4 微课设计前期分析
3.4.1 教学目标分析
3.4.2 学生学情分析
3.5 微课的录制方式
3.6 高中化学微课设计案例
3.6.1 概念讲授型
3.6.2 解题技巧型
3.6.3 实验演示型
第4章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实施及效果
4.1 微课教学实施方法
4.2 物质的量微课
4.2.1 教学实施过程
4.2.2 教学成绩分析
4.3 复习专题型微课
4.3.1 试题分析
4.3.2 离子反应微课成绩分析
4.3.3 原电池微课成绩分析
4.4 学习兴趣调查
4.5 实验班师生访谈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结果
5.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4712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选题依据
1.1.1 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微课程
1.1.2 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传统视频教学资源的弊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课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微课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微课概述
1.3.1 微课含义
1.3.2 微课特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意义
1.5.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5.2 提高教师水平发展
1.5.3 提高教学效果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自主学习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终身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3.1 微课类型
3.2 微课设计原则
3.2.1 以学生为中心
3.2.2 趣味性
3.2.3 时间恰当
3.2.4 内容精准
3.2.5 教学完整
3.2.6 资源共享
3.3 微课设计流程
3.4 微课设计前期分析
3.4.1 教学目标分析
3.4.2 学生学情分析
3.5 微课的录制方式
3.6 高中化学微课设计案例
3.6.1 概念讲授型
3.6.2 解题技巧型
3.6.3 实验演示型
第4章 高中化学微课教学实施及效果
4.1 微课教学实施方法
4.2 物质的量微课
4.2.1 教学实施过程
4.2.2 教学成绩分析
4.3 复习专题型微课
4.3.1 试题分析
4.3.2 离子反应微课成绩分析
4.3.3 原电池微课成绩分析
4.4 学习兴趣调查
4.5 实验班师生访谈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结果
5.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4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85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