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

发布时间:2018-04-20 17:54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失效模式优化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4期


【摘要】: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部位易发生损伤破坏,从而引起结构失效,针对结构的失效模式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此,以结构构件、结构层以及结构整体的损伤准则为约束方程,采用以结构构件损伤值相等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二次开发的钢材和混凝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应用纤维单元模型对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失效模式进行了优化.以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Benchmark模型为例,对双向El-Centro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各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结构损伤集中得到有效的控制,结构各层损伤分布更加均匀,结构整体损伤减小,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Abstract]:It is easy to damage and destroy the weak par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which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tructur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Therefore, taking the damage criterion of structural member, structure layer and whole structure as constraint equation, adopting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with equal damage value of structural member, the elastic-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eel and concrete is developed by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e failure mod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is optimized by fiber element model. Taking the Benchmark model of 12-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each membe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two-way El-Centro ground motion is optimized,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damag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optimiz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concentration of the optimal structure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damage distribution of each layer of the structure is more uniform, the overall damage of the structure is reduced,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is obvious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21140003,51238007)
【分类号】:TU375.4;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洪涛;谢礼立;;考虑楼板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及并行计算效率[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2 李正;李忠献;;一种修正的混凝土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3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高层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2期

4 吕杨;徐龙河;李忠献;丁阳;;应用纤维单元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与失效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5 杨佑发;崔波;;框架结构爆破地震的损伤评估[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杨;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新生;谢志南;王延伟;胡明yN;;高性能集群系统在地震波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6期

2 孙玉萍;万婧娟;刘迪;;考虑楼板效应的钢结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3 姜英冬;;分层壳单元在叠合板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3年05期

4 傅强;谢友均;龙广成;马昆林;尹晓文;;混凝土三轴蠕变统计损伤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5 赵昕;张鸿玮;;超高层建筑结构基于区格剪切变形屈曲约束支撑最优布置方法[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6 李忠献;陈宇;李宁;;基于材料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7 苗青松;;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9期

8 刘书贤;白春;魏晓刚;刘少栋;麻凤海;;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地震研究;2015年02期

9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高层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2期

10 贾瑞杰;;考虑楼板效应的钢结构罕遇地震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磊;李永梅;;现浇楼板对框架梁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增强作用的研究[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冠中;叶英华;陈圣刚;刁波;;钢筋混凝土U型薄壁纯扭构件截面翘曲效应非线性分析[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5年

3 丁彩虹;高向宇;李杨龙;吴爽;;小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中BRB与钢支撑混合使用的减震效果研究[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素裹;强震作用下现浇RC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态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伍敏;高层建筑结构地震损伤与倒塌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3 吕杨;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刘迪;轻型消能摇摆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评估与动力可靠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志强;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多目标抗震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永贵;屈曲约束支撑及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闫晓宇;多点激励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响应振动台阵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管晓明;隧道爆破作用下砌体结构动力反应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鹏;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安康;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与损伤破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万婧娟;考虑楼板效应钢结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榕蔚;统一强度理论的ABAQUS二次开发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郭磊;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杨鑫欣;采动影响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和损伤评估[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艳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板刚度的合理简化[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刘耀龙;强震作用下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失效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邹景波;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10 单明岳;基于ADINA强柱弱梁框架结构地震动动力反应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宁,洪亮;结构三维弹塑性分析方法及计算机程序CANNY[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徐龙河,周云,李忠献;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设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3期

3 周强,瞿伟廉;磁流变阻尼器的两种力学模型和试验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4 阎石,宁欣,王宁伟;磁流变阻尼器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布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5 艾庆华;李宏男;王东升;孟庆利;司炳君;;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Ⅱ):振动台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6 牛荻涛,任利杰;改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破坏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4期

7 杜荣强;林皋;;混凝土弹塑性多轴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蒋永生,陈忠范,,周绪平,樊德润;整浇楼板框架节点自控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贝伟明;李宏男;;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布置[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10 ;Trust-region based instantaneous optimal semi-active control of long-span spatially extended structures with MRF-04K damper[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明;非加劲与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陈滔;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三维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洁,王克成;框架结构和半无限地基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胡建眭;;浅谈框架结构局部多层整体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6期

3 俞盛锷;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J];化工设计;2000年04期

4 姬慧;框架结构基于材料延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1年01期

5 夏长青,毛益松,吴克刚;框架结构楼房连续折叠单向倒塌爆破[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S1期

6 孙晔青,黄玲;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侯克鹏,雷劲松,姚激;框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加固减振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1年03期

8 黄庆丰;框架结构二阶位移效应数值解[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玉洁;;浅议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10 朱培民,韩春斌,杨波;如皋市某办公楼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济分析与对比[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陈虬;万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王群;袁平;吴知丰;;框架结构弯剪模型的参数识别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4 朱志广;;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崔玉红;聂永安;严宗达;吴国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安东亚;施卫星;田炜;;某框架结构改造前后动力测试对比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谭宽仁;;框架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玉明;边广生;孟少平;;平面形状为圆环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倪长辉;阎军;程耿东;郭旭;;精确频率约束下框架结构的尺寸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毛呈龙;叶献国;魏常军;;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创平办;搭好创平框架促进工作开展[N];韶关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李雪竹;四川 督查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3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安国强邋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梦觉;用DreamWeaver快速搭建框架页面[N];电脑报;2001年

6 天津大学 于庆荣;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优势[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玉 陈莹;“海螺”,嘹亮,“门式框架”矗立[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吴朝红;如何保证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施工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9 蔡军 林国赞 特约记者 张军;轻型木框架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邵源;独立阐释学习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景;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仿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大帅;新型多孔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6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黄思凝;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10 何庆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平;随机地震激励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宁超列;基于纤维铰模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春良;桁架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建波;回字形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杨仁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林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抗震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孙鹏;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变复合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爱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数值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姚婉春;基于住宅产业化的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吴晟;设置分灾框架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8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778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f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