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燃油消耗的工程机械排放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03:22

  本文选题:工程机械 +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为获得工程机械的实际排放因子,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45辆典型工程机械进行实际工况排放测试.测试工况包括怠速、行走和作业工况.结果显示:行走和作业工况下排放速率波动明显,较大的排放峰值主要分布在作业工况下.怠速工况下CO和HC排放因子相对较高,而作业工况下基于油耗的NOx和PM排放因子高于怠速和行走工况.推土机CO、HC和PM在3种工况下基于油耗的排放因子明显高于其他机械.比较国1标准机械与国2标准机械发现,国2标准机械CO,HC,NOx和PM在各个测试工况下的排放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actual emission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45 typ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ere tested under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by means of in-vehicle emission test system (PEMS). Test conditions include idle speed, walking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 rate fluctuated obviously under walking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larger emission peak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CO and HC emission factor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idle condition, while the NOx and PM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fuel consump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dle and walking conditions. The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oil consumption of bulldozer COG HC and PM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machinery under three working conditions. Comparing the national 1 standard machinery with the national 2 standard machinery, it is found that the emission factors of COG HCN no x and PM are reduced to different degrees under different test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5133)
【分类号】:TU60;U467.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名山,马朝臣,张富红,张学文,刘兴华,韩秀坤,李建纯,张国栋,杨育军,杨永忠;云内4100柴油机增压中冷机型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2年04期

2 王猛;谭建伟;韩秀坤;葛蕴珊;;非道路车用柴油机排放颗粒粒径分布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年03期

3 方茂东,郑贺悦;基于碳平衡法的汽车油耗测量方法[J];汽车工程;2003年03期

4 潘跃;吴子文;;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及对排放控制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则强;纪常伟;王伟;靖苏铜;;车辆燃料消耗量计算方法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4期

2 贺新;王岐东;叶身斌;;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申现宝;王岐东;姚志良;张宁;;农用运输车实际道路油耗特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祖力;王云鹏;李世武;王羽;;汽车油耗检测的不解体方法——碳平衡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学敏,葛蕴珊,张昱,张豫南,韩秀坤,高力平;利用碳平衡法进行汽车油耗测量的应用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5年03期

6 张庆良;;发动机燃油消耗评估方法[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9年01期

7 王云鹏,刘瑞昌,祖力,王羽;基于汽油含碳量的碳平衡法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8 张学利;刘富佳;蔡凤田;董国亮;刘家欣;;基于Vmas的碳平衡法汽车油耗测量误差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9 王武林,王锦鹏,钱汉生,李进;Y4100Q型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武林,钱汉生,王锦鹏,李进;直喷式柴油机低排放的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鞠洪玲;柴油机碳烟颗粒生成规律和尺寸分布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毅;车辆散热器模块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丽萍;柴油机微粒过滤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向丽;由废润滑油再生的燃油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子阳;柴油机电控EGR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1年

2 张嫣红;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排放测算适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范冰;气体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申现宝;农用运输车排放特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5 郭鹏江;电控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唐轶;电喷汽油机的油耗测量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波;碳平衡法测量汽油车燃油消耗量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郭津;车载测试系统的开发及摩托车行驶特性、排放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徐东;浮球式发动机油耗仪的开发与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10 孙新城;汽车油耗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焦高荣;王斌;;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原理[J];内燃机;2007年03期

2 刘双喜;陈杰峰;李孟良;秦孔健;张远军;;ELPI在重型车车载PM测试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工程;2007年07期

3 成晓北;黄荣华;陈德良;;直喷式柴油机排放微粒尺寸分布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4 魏蔚;柴油机排气污染的分析及其控制技术[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BKT加速发展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J];轮胎工业;2009年09期

2 ;美国工程兵用的工程机械族车[J];世界汽车;1977年01期

3 樊文茹;;37.00R57全钢巨型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在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成功下线[J];轮胎工业;2008年09期

4 ;地面机器系统研究会动态[J];汽车技术;1983年06期

5 祝红英,张庆军;工程机械高原环境技术现状与发展机遇[J];环境技术;2000年04期

6 ;上轮自主创新做大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J];轮胎工业;2006年07期

7 ;工程机械的防盗系统和保险相结合[J];建筑机械化;1999年05期

8 王俊;工程机械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技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2年02期

9 于光国;;三角集团24.00R35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矿山测试表现优异[J];轮胎工业;2009年07期

10 ;一般问题[J];工程机械文摘;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昕晖;张杨;;铰接式工程机械车辆转向振摆现象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王云鹏;马云海;佟金;杨亚洲;;硅灰石/海泡石纤维混杂增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元良;陈辉;周友龙;胡久富;;跨世纪的汽车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军;;建设大市场 促进大繁荣[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二)[C];2003年

5 徐小琴;叶桦;;基于SMS和GPRS自主切换技术的车载通信终端[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石刚;井元伟;徐皑冬;马佳;;基于模糊控制的AMT自动变速系统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7 粟斌;陈德友;;《SF/CD 15W/40地面车辆多用途润滑油规范》国家军用标准制订及意义[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油料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专辑[C];2002年

8 邓敦艾;;借用温州模式 创办国际市场[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9 马喜岭;杨帆;;一种新型工程机械车传动轴支承设计[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王元良;周友龙;胡久富;;汽车焊接适用新技术[A];重庆汽车摩托车、焊接、涂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工机械 北京汉拿工程机械有限公司[N];中华建筑报;2001年

2 王彬;西部开发需要适应当地环境的工程机械[N];中华建筑报;2000年

3 孔令师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新趋势[N];中国交通报;2005年

4 ;“迷你”工程机械前景广阔[N];中华建筑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尤云;“名”不正——“验”不顺?[N];中华建筑报;2003年

6 李通利;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新趋势:信息化 智能化[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易新乾;“跨栏”遭遇“拉后腿”[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王安和;解放J6M动力来自道依茨一汽大柴[N];中国工业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三明 汪叶舟;上汽经验与国际开发流程指导上柴在车用市场研发上开快车[N];中国工业报;2009年

10 记者 李研;俄市场需要中国汽车维修人才[N];中俄经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义;工程车辆三参数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继新;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爱芹;轮式工程机械粘性限滑差速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田荣荣;三一集团搅拌车新概念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3 孙大伟;液压驱动中大功率轮式车辆变速装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郑洪兴;轮式工程机械自动防滑差速系统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5 刘燕;基于ARM-Linux的车载监控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闫茂利;中国重汽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德山;湿式制动器制动噪声产生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唐天勇;车载CAN、WLAN、及GSM无线网桥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9 魏艳;船体分段转运车动力与液压系统及其设计平台软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毅;牵引式工程车静液驱动行走系防熄火泵控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91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